产后风寒是产后女性易遭遇的健康问题,中医在治疗产后风寒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与方法。
中医认为产后气血亏虚,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在治疗时,首先注重辨证论治。对于风寒侵袭肌表的情况,常采用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使用桂枝汤类方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其通过桂枝、芍药等药物的配伍,使风邪从表而解,同时调节气血的运行。若风寒之邪深入经络,可能会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此外,中医还会配合多种外治法。艾灸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艾灸穴位,如关元、气海等,起到温阳散寒、行气通络的功效。推拿按摩也不可或缺,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按摩,如按摩风池、肩井等穴位,以疏通经络,驱散风寒。同时,中医也强调产后女性的调养,在治疗期间,要注重保暖,合理饮食,保证充足休息,以促使身体更快地恢复健康。
产后风湿典型症状
恶风、恶寒、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疼痛。
部分病人多伴有头痛、头晕、恶风、眼眶疼痛、眼睛干涩多泪,还有的病人其关节和肌肉的缝隙中有钻风感,即每当感受凉风之时就有凉风钻到骨头里的感觉,严重的患者即使在暑热时节其患处也必须裹以厚被或棉衣才能感觉舒适。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患者抽血化验检查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结果大都正常。此类病人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无效,说明该病既属于风湿类疾病,但又与产后血虚、风寒湿邪人血脉有关,故而将其称为“产后风湿病”。
产后风湿四种类型
1、风犯血脉型:临床表现为肌体肌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自汗恶风,后病症加重,伴有头痛、头晕、眉棱骨疼痛,且遇风加重。口不干、不喜饮水、舌淡苔薄白,脉多浮
2、寒凝血脉型:临床表现肢体肌肉关节疼痛较剧并发凉、畏寒惧冷,遇寒症状加重,受热后症状减轻,舌淡苔白,脉弦紧。
3、湿滞血脉型:临床表现肢体肌肉关节酸困重着麻木,但部位比较固定。舌质略胖,苔白腻,脉濡缓;
4、寒热错杂型: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寒热疼痛,往来不定,或惧冷畏寒,但触之不凉,口干;喜饮水、心烦、失眠、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此型的特点是外有假寒,内有真热。产后风湿病也称“月子病”,—般很难治疗,—部分患者可转为类风湿病,而大部分患者可终身带疾,有人可从35岁开始,合并骨质增生,给患者带来艮大痛苦。所以,对产后风湿病的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产后风湿产生的原因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风湿病(风寒症、水感、酒感)并不是产妇的专利,男人也会得,只是产妇在月子里容易感染罢了。下面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得此病:
1、妇女产期被风吹或接触冷水所致的产后风湿,症状是长期肢体关节疼痛,手接触冷水时疼痛明显。
2、在寒冷地区,人们常常在寒冷环境中工作,寒邪入机体内,久而久之下肢凉、痛、强直,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的老寒腿病。
3、人群中有一些人特别怕冷、怕风,吃不了冷食、冷饮;夏天穿不了短裤、女士穿不了裙服等。这类人属于体质虚寒,所以特别容易得风寒症。患了风寒症体质更虚,常形成恶性循环。
4、日常生活被风吹,雨淋,久座潮湿地或凉地;湿地睡觉或吹电扇、空调均可致患风寒病;疲劳和热身运动后,受凉寒气侵入,形成各种疼痛症候;夏热天卫表大开受凉,凉气入内导致各种疼痛、酸、困症候;汗后表皮开受凉,使凉气入内,阻碍气血运行,导致疼痛症候;情绪不好着凉会引起寒气入经,可入脏腑,白话说“气着凉”发展下去是严重。
产后血虚体弱感受风湿寒热之邪是本病发生的外在因素。
风湿寒邪侵人人体的途径有:
1、产后大汗淋漓,而未保暖,感受了风寒之邪。
2、产妇所住房屋潮湿阴冷。
3、产妇感受门窗过道之过堂风的侵袭。
4、产妇过早劳累或使用冷水洗衣。
5、产妇过早行房事。
6、产妇淋雨受湿。妇女产后由于胞宫受伤出血,导致血脉空虚,元气大伤,经络、血脉肌肉筋骨空虚,如果外邪乘虚而人,就会使肌肉、关节疼痛酸困沉重,怕风怕冷,从而导致此病。
虽然不是每个女性产后都会出现此症状,但是如果不对产后加以护理,很容易被疾病找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