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马军五虎将和八骠骑、步军十头领共计二十三人,这些人不仅是梁山的一线高手,还是天罡星中的正将,拥有出色的武艺和领导能力。即便如此,在职位的分配上却并非完全公正,令人疑惑的是,一些人虽然武艺出众,却未能担任高位。比如小李广花荣并未进入五虎将之列,或许是因为他并非战马骑兵,而像不曾骑过马的穆弘却成了马军的骠骑,且职位还被安置为先锋使。而相较于呼延灼的双鞭和病尉迟孙立的马术,穆弘的排名却显得格外低调。
宋江和吴用两位出身平凡,视野有限,虽然他们聪慧过人,但在安排这些职位时,难免就像乱点鸳鸯谱——例如穆弘在一百零八将的排名之前,一直被视为步兵,完全没有被考虑为马军的一员。穆弘出生于揭阳镇,是一位土财主,平日里对骑马作战并不熟悉,结果他被强行推到了马军先锋的职位上,这让人感到有些不合适。梁山的五虎将和八骠骑大多都有斩将的记录,而穆弘的战功却几乎为空白,无论是招安前还是后,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空将”。
穆弘曾参加过梁山脚下的车轮大战,与玉麒麟卢俊义对抗,宋江和吴用将梁山的步兵划分为三个层次:李逵、鲁智深、武松以及卢俊义单独一组,被认为是第一档;朱仝与雷横联手则为第二档;而穆弘、刘唐和李应三人被并列在第三档。朱仝和穆弘都被安排在了马军八骠骑当中,而步军的十头领则按序列排布,包括了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赤发鬼刘唐、插翅虎雷横、黑旋风李逵、浪子燕青、病关索杨雄、拼命三郎石秀、两头蛇解珍和双尾蝎解宝。
值得注意的是,步军的这份排名并非按照武功的高低来安排。李逵持双板斧,但如果与燕青交手,李逵必定难以取胜——燕青若一箭击出,李逵恐怕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病关索杨雄与拼命三郎石秀对阵,杨雄未必能胜,甚至连三成的胜算都难以达到。而刘唐与雷横的较量则显得较为公平,毕竟在东溪村的那次比拼中,刘唐若再来几回合,必定能斩雷横于朴刀之下。
杨雄在石秀之前,虽凭借是“兄长”之名,但在实力上的确不如石秀。燕青与杨雄的交手证明了这一点,燕青一拳击倒了石秀,然而杨雄却轻松以棒制敌,尽管解珍和解宝实力不差,但李逵与他们对抗也难有必胜的把握。宋江和吴用虽然力求提升李逵的地位,但还是将其安排在鲁智深、武松、刘唐、雷横之后,排在第五位。这一排名显得稍高,实则不太符合李逵的真实战力。
李逵的身高和武艺水准一直未曾详尽说明,但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惯例,未作特别说明的身高通常视为中等身材。李逵的身材估计介于六尺至七尺之间,结实而粗壮,且能力较为局限。李逵虽能使双板斧,武艺粗糙,力量大但不精,且他最擅长的是对敌滥杀,并且对燕青极为惧怕,连穆弘也不敢招惹。与解珍解宝单挑,李逵的胜算也许不超过五成。
从综合实力来看,李逵在步军十头领中的排名本应垫底,但考虑到他的忠诚与宋江的信任,不能简单地将他完全排除在外。若以武力来排列,步军的排名或许会是: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拼命三郎石秀、赤发鬼刘唐、插翅虎雷横、病关索杨雄、浪子燕青、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以及黑旋风李逵。这样的排序,必定会引发不少争议。
石秀作为一员能与孙立匹敌的猛将,理论上有资格与鲁智深争夺第二的位置。梁山的步军十头领中,争论最多的其实是鲁智深和武松谁应排名第一。作为梁山的首席战将,鲁智深在马战上不逊色于双鞭呼延灼,步战也能与林冲、杨志争锋。在与林冲的较量中,鲁智深的表现也与林冲不相上下,或许能胜出。石秀虽不如鲁智深强大,但他在马上功夫上亦能与之抗衡,甚至具备争夺第二位置的潜力。
至于前三名的排序,可能不会引起太多争议,鲁智深理应稳居第一,武松和石秀则位列其后。这个排名基本上是公认的,无需过多争执。
然而,梁山百将之中最令人反感的往往是宋江、李逵、王英、董平等人,若要选出五个“卑鄙好汉”,病尉迟孙立或许也能榜上有名。只论武力,不谈人品,单从步军十头领之间的武力来排座次,难免无法达到所有人的共识。最后,这个问题也只能交给读者们自己来思考:如果按照武功来排座次,李逵是否真能排在底部?那前九名的排列又该如何做出选择,谁能挑战鲁智深的第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