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标志着一年中阳气最盛、气温最高的"三伏天"正式开始了。
这30天可谓是“黄金减肥期”,是调理体质、高效瘦身的"黄金窗口期"!
此时:
阳气外达,代谢加速:
夏气通于心,心主血脉。伏天高温,人体阳气顺应自然而浮于体表,气血运行达到一年中最活跃的状态;基础代谢率显著提升,身体燃烧能量(消耗脂肪)的效率自然更高,事半功倍。
腠理开泄,湿邪易除:
"暑多夹湿",夏季湿热交蒸,人体也易感湿邪。湿性重浊黏滞,是导致肥胖(尤其虚胖、水肿型)、困倦乏力、代谢低下的重要原因;而三伏天人体腠理(毛孔)开张,出汗是天然的排湿途径,此时借助天力主动祛湿,效果远胜平日。
冬病夏治,根基培固:
很多人的"胖"与"虚"(尤其是脾肾阳虚)相伴而生。阳虚则寒,寒则凝滞,水湿代谢不畅,脂肪堆积。三伏天阳气鼎盛,是"冬病夏治"、温补阳气的最佳时节。
所以,我们要抓住"黄金三法":补阳、祛湿、排毒,在这30天的时间里,调节好身体的内在环境,实现健康有效的瘦身减重。
今天,邀请中医减重专家范琳燕主任来和大家聊聊。
三伏天减肥:补阳、祛湿、排毒
1
补阳(添柴火):
温煦身体,提升脏腑(尤其脾肾)功能,加速能量代谢。
茶方分享:
【扶阳健脾祛湿饮】(适合怕冷、易疲劳、大便不成形、舌淡胖有齿痕者)
材料: 黄芪、干姜(或生姜带皮)、陈皮、炒薏米。
做法: 所有材料洗净,放入养生壶或砂锅中,加入约8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20-30分钟,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功效: 黄芪补气升阳,干姜/生姜温中散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炒薏米健脾渗湿。此方温而不燥,重在振奋脾阳,驱散寒湿。
2
祛湿(清淤泥):
消除阻碍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的"垃圾",改善水肿虚胖。
方子分享:
【清利湿热瘦身饮】(适合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黏、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者)
材料: 荷叶(干)、生山楂、赤小豆(非红豆)、决明子(微炒)。
做法: 赤小豆可提前浸泡1小时。将所有材料放入壶中,加约1000毫升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或沸水冲泡焖泡30分钟),滤渣饮用。
功效: 荷叶清热利湿升清,生山楂消食化积、活血降脂,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决明子清热通便降脂。此方清利湿热,促进代谢废物排出。
3
排毒(通渠道):
促进体内积滞的代谢废物、湿热浊邪排出,减轻身体负担。
方子分享:
【理气化浊轻盈饮】(适合压力大、情绪郁闷、胁肋胀满、女性经前乳胀、舌暗或有瘀点者)
材料: 玫瑰花、茯苓、炒麦芽、红枣(掰开去核)。
做法: 茯苓、炒麦芽、红枣先放入锅中,加水约800毫升,煮15-20分钟。关火前3分钟放入玫瑰花,焖泡即可。温饮。
功效: 玫瑰花疏肝理气解郁,茯苓健脾宁心利水,炒麦芽消食和中疏肝,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此方重在疏通气机,化解因气滞导致的痰湿瘀阻。
范琳燕主任表示,以上茶饮方,大家可根据自身体质侧重选择:
范琳燕主任还分享了几个日常调养小技巧:
1.运动:抓住"天时",事半功倍
择时: 优选清晨(6-8点)或傍晚(17-19点),避开烈日酷暑(10-16点)。此时相对凉爽,阳气升发或收敛,人体顺应性好。
强度: 以"微微汗出"为度!大汗淋漓反而耗气伤津。推荐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每次30-45分钟,每周至少5次。
关键: 动则生阳!即使只是早晚散步,也比久坐不动强百倍。坚持是关键。
2.饮食:清淡温和,助力运化
温热饮食护脾胃: 戒掉冰镇饮料、冰淇淋、大量生冷瓜果(如西瓜、甜瓜)。寒凉最伤脾阳,导致湿浊内生。喝温开水、吃温热的食物为宜。
健脾祛湿是核心: 多吃冬瓜、丝瓜、黄瓜、薏米(炒过更佳)、赤小豆、山药、莲子、芡实等利湿健脾之品。烹调方式宜蒸、煮、炖,少油少盐。
适量优质蛋白不可少: 选择鱼、虾、鸡胸肉、豆制品等,保证代谢所需。避免肥甘厚腻(红烧肉、油炸食品)、甜腻(蛋糕、奶茶)助湿生痰。
三餐规律,晚餐精简: 早餐吃好(如小米粥+鸡蛋+蔬菜),午餐吃饱(均衡搭配),晚餐吃少且早(7分饱,尽量在19点前完成)。给脾胃夜间休息修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