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最后一搏?新型“超级炸药包”智能靶向药智取复发性淋巴瘤
创始人
2025-07-29 14:10:17
0

对于无数患者而言,癌症诊断是一场艰苦战斗的开始。但当你以为已经赢得的战斗卷土重来,曾经充满希望的治疗方案不再奏效时,又该何去何 何从?

想象一位我们称之为“陈先生”的男士。他曾是一位充满活力的父亲和敬业的专业人士,但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颠覆了他的世界。这是西方世界最常见的血癌之一 。他挺过了一线治疗——那是一种由化疗和抗体药物组成的严酷组合疗法。在一段时间里,治疗起效了。他获得了缓解,看到了希望,生活似乎又回到了正轨。

然而,复发来袭。癌症卷土重来,并且这一次,它变得不一样了。它产生了耐药性,变得异常顽固。医生们称之为“复发/难治性”(R/R) 。这是患者和医生最担心的情形——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现代肿瘤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医疗需求 。陈先生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代表了许多走到治疗方案尽头、期盼着突破的患者的真实挣扎。

现在,如果这个突破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呢?如果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方法,重新设计了我们最先进的抗癌武器,使其威力强大到足以摧毁最顽固的肿瘤呢?最近发表在《控制释放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种创新的策略,它做到了这一点,为像陈先生这样的患者带来了意义深远的新希望 。

“智能炸弹”时代:癌症治疗的一场革命

要理解这项突破,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癌症治疗领域已经发生的革命。几十年来,主要武器是传统化疗。虽然有效,但它就像为了摧毁一个敌方据点而对整座城市进行地毯式轰炸。它会攻击所有快速分裂的细胞,包括毛囊、胃肠道和骨髓中的健康细胞,从而导致脱发、恶心和免疫力下降等众所周知的副作用。

接着,靶向治疗的时代来临了,随之而来的是被称为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智能炸弹” 。这个概念既巧妙又优雅。一个 ADC 包含三个关键部分 :

抗体(GPS导航系统):这是一种单克隆抗体(mAb),一种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蛋白质,被设计成一个超级“搜寻器”。它能精准寻找并锁定癌细胞表面的特定标记物,即抗原。在这项研究中,所用的抗体名为 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其靶点是一种叫做 CD38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常常大量存在于淋巴瘤和骨髓瘤细胞的表面 。 药物(战斗部/弹头):连接在抗体上的是一种剧毒药物的有效载荷 。这里使用的药物是 单甲基奥瑞他汀E(MMAE),一种能阻止癌细胞分裂的强效细胞杀伤剂 。MMAE 的毒性极强,通常无法单独用于患者 。但通过将其与一个有导航功能的抗体连接起来,它的毁灭性力量就可以被直接递送到癌症的家门口。 连接子(触发器):抗体和药物由一个特殊的化学连接子相连 。这个连接子被设计成在血液中保持稳定,将有毒的载荷安全地锁住。然而,一旦 ADC 被癌细胞吞噬,细胞溶酶体(细胞的“回收中心”)内的特定酶就会切断这个连接子,释放药物来执行任务 。本研究中使用的 Val-Cit-PAB 连接子,就是这种巧妙的、可被酶切割设计的一个经典范例 。 ADC 已经改变了包括多种血癌在内的许多癌症的治疗格局 。它们提供了曾经难以想象的精准度。但是,即便是这些智能炸弹,也有一个关键的局限性。

阿喀琉斯之踵:为何智能炸弹无法携带足够火力

传统 ADC 的核心问题在于一个叫做 药物抗体比(DAR)的参数 。这指的是连接到单个抗体上的药物分子的数量 。你可能会想,“当然是越多越好,对吧?把那枚导弹装满弹药!”

不幸的是,事情没那么简单。ADC 中使用的药物通常是“疏水性”的,意味着它们排斥水 。将太多这种粘性的药物分子装载到一个抗体上,就像试图在口袋里装一堆磁铁——它们会开始粘连成团。这会导致整个 ADC 分子在血液中变得不稳定和不溶 。这些团块可能会在到达肿瘤前就被身体迅速清除,或者更糟的是,它们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毒性和副作用 。

由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临床批准的 ADC 的 DAR 被限制在每个抗体 2 到 8 个药物分子之间 。这个载荷上限是一个主要的瓶颈。对于一个特别具有侵袭性或已经开始产生耐药性的癌症来说,这点有限的火力可能不足以给予致命一击。

这正是由捷克科学院和查理大学的 Tomáš Etrych 博士和 Pavel Klener 教授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决心要攻克的挑战 。他们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在不把我们的智能炸弹变成一团粘性、无法使用的东西的情况下,大幅增加药物载荷?

升级:为智能炸弹配备一个“超级背包”

该团队的解决方案是一项卓越的化学工程壮举,他们称之为 抗体-聚合物-药物偶联物(APDC)。他们不只是简单地增加更多药物,而是从根本上重新设计了递送载体。

关键的创新是增加了一个新组分:一种高水溶性(亲水性)、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链。他们使用的特定聚合物叫做 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简称 HPMA。你可以把这个 HPMA 聚合物想象成一个为抗体量身定制的、先进轻便且可扩展的 “货物背包”

这个背包之所以能改变一切,原因如下:

巨大的载荷容量:科学家们没有将药物直接附着在抗体上,而是将它们附着在这条长长的聚合物链上。这个聚合物背包有许多“停靠点”,使其能够被装载上数量多得多的 MMAE 药物。当他们的对照组 ADC 遵循常规,DAR 约为 5 时,他们的新型 APDC 的 DAR 高达 13 和 25。这意味着可递送的弹头威力增加了 2.5 到 5 倍 。 为药物披上“隐形斗篷”:HPMA 聚合物是亲水性的——它喜欢水。通过将粘性的、疏水性的 MMAE 分子包裹在这个亲水的背包里,该聚合物有效地掩盖了它们棘手的特性 。它防止了困扰高 DAR ADC 的粘连和稳定性问题,使得整个复合物能够在血液中顺畅、安全地行进 。甚至生物偶联过程都可以在简单的水基溶液中进行,避免了 ADC 合成中通常需要的刺激性有机溶剂。 保持精准度:整个聚合物-药物背包被巧妙地连接到抗体的铰链区,这是一个柔性区域,不太可能干扰抗体的主要工作:寻找它的目标 。因此,即使背负着沉重的新货物,达雷妥尤单抗抗体仍然能有效地寻找并结合淋巴瘤细胞上的 CD38 标记物。 其结果就是一枚新一代的智能炸弹。它拥有同样精准的 GPS(抗体)和同样强大的弹头(药物),但现在它携带的是一个军火库而不是单一的炸药,并且全部包裹在一个隐蔽的包装中。

将超级炸弹付诸终极考验

纸上谈兵是一回事,证明它有效是另一回事。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严谨的实验,以验证他们的新型 APDC 是否能兑现其承诺。

实验室中的严峻考验

首先,他们在培养皿中对淋巴瘤细胞测试了这种新型 APDC。这些并非普通的实验室培养细胞。他们使用了一种名为

UPF4D-WT的细胞系,该细胞系直接来源于一名复发性、侵袭性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且该肿瘤已对标准的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产生耐药性 。这些细胞非常顽固,并且表面布满了 CD38 靶点 。

为了模拟癌症如何进化以求生存,他们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造了这些细胞的第二个版本 UPF4D-CL2,将其表面的 CD38 数量减少到原始水平的 25% 。这将测试 APDC 在靶点更难找到的情况下是否仍然有效。

结果令人震惊。在标准的、高 CD38 的细胞上,APDC 的效力极其强大。载药量最高的版本 Ab-P-MMAE25(DAR 为 25),其细胞毒性是传统 ADC(Ab-MMAE5)的 23 倍。它简直是碾压了癌细胞。但最有说服力的结果来自低 CD38 的细胞。在这里,Ab-P-MMAE25 的效力比 ADC 惊人地高出 156 倍。这表明,通过一次性递送如此巨大的药物载荷,APDC 即使在癌细胞试图通过减少其靶点标记物来“躲藏”时,也能将其摧毁。它不需要完美的靶心命中就能致命。

至关重要的是,APDC 表现出高度的选择性。当在几乎没有 CD38 靶点的淋巴瘤细胞上进行测试时,它们的毒性急剧下降 ,这证明该系统是专门针对 CD38 阳性细胞的,从而保护了无辜的“旁观者”细胞。

活体模型中的真实世界挑战

在培养皿中取得成功固然鼓舞人心,但真正的考验是在活体系统中。为此,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高度复杂的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DX)小鼠模型。这涉及将来自人类患者的肿瘤细胞直接植入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由此产生的肿瘤不是普通的实验室癌症;它们是患者自身疾病的活体复制品,保留了其独特的遗传和生物学特性 。

该模型的肿瘤细胞来自一名患有 化疗难治性、CD20 阴性伯基特淋巴瘤的患者——这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癌症,并且已经一线治疗失败 。这是终极的挑战。

然后,科学家们在不同场景下测试了他们的 APDC,模拟了患有新形成的小肿瘤的患者,以及患有巨大、晚期、“巨大肿块”疾病的患者,后者是出了名的难以用 ADC 治疗的 。

其结果堪称非凡:

事半功倍:当比较递送完全相同数量 MMAE 药物的治疗时,APDC 取得了与 ADC 同样出色的肿瘤抑制效果,但使用的昂贵单克隆抗体剂量却 减少了两到四倍。这对降低治疗成本具有巨大的潜在意义。 攻克巨大肿块疾病:APDC,特别是 Ab-P-MMAE13(DAR 为 13),即使在对抗巨大的、已形成的肿瘤时也显示出深远的疗效,在绝大多数被治疗的小鼠中导致了肿瘤的长期消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标准 ADC 以相当的抗体剂量用于对抗这些大肿瘤时,它对肿瘤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 。 卓越的安全性:在所有这些高强度的、高载荷的治疗过程中,小鼠都保持健康。没有出现如体重减轻等毒性迹象 。这证实了 APDC 的智能设计完美地发挥了作用,将致命的 MMAE 载荷安全地包裹起来,直到它在淋巴瘤细胞内部被释放。药物精准地命中了它的目标,而且只命中了目标。 为像陈先生这样的患者开启新篇章

这项研究超越了简单的改进;它为设计靶向癌症疗法提供了一份新的蓝图。对于像陈先生这样面临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的患者来说,这种 APDC 概念提供了一种多管齐下的攻击策略。

它有潜力有效治疗对其他疗法产生耐药性的肿瘤。即使癌细胞试图通过降低其靶点标记物来逃避检测,它也能给予决定性的一击。而且它已经证明能够攻克巨大、晚期的疾病,这是当前治疗方法的一个主要障碍。

通过成功地设计出一种能够安全地将更高载量的药物直接递送到癌细胞的方法,这项工作为一类更高效、更安全的纳米药物打开了大门。

当然,这只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原理验证研究,要走向人类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证据是令人信服的,前景是不可否认的。癌症治疗的智能炸弹刚刚被赋予了一个更大、更精准、更安全的弹头。对于那些曾以为自己已无计可施的人来说,这项研究在地平线上点亮了一盏强有力的希望之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杨... 杨家沟,位于米脂县,是一个依山而建、坐落在沟壑梁峁之间的村庄。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早在明代便有马氏家...
体检发现 “肾囊肿” 别大意!... 在体检报告中,“肾囊肿” 是常见的泌尿系统异常结果。很多人看到 “囊肿” 二字,会觉得是良性病变而掉...
【苏百和酒知识】喝白酒一定会尿... 喝白酒一定会尿酸高吗?别急着把酒柜里的苏百和全送人,先把话说清楚。 白酒本身嘌呤极低,几乎可以忽略,...
医生告诫:一旦查出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这毛病,在中老年男性里挺常见的,虽说很多人觉得 “不算大病”,但要是不管它,日子会过得特别...
警惕!脚部刺痛竟是脑部寄生虫作... 你是否曾经经历过脚部的刺痛感,认为只是血液循环不畅?但有时,这种不适可能隐藏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健康...
原创 排... 一名6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晨起排便的时候突然感到剧烈头痛,然后整个人倒了下去,再也没有意识,家人发现...
5种心脏健康食物,轻松守护家人... 你有没有想过,家人的心脏健康其实就掌握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心脏病是美国的头号杀手,但好消息是,我们可...
原创 为... 炎热的夏天里,恨不得一天24小时呆在空调房里, 尤其是南方家庭,有时气温飙升到接近40度,这样的高温...
关于祛湿的25个问题,一次讲完... 最近是三伏天,一年中最热、最闷、最湿的时候; 按中医说法,可以称之为长夏季节。 在这个季节,我们要老...
枕边人的警报:藏在鼾声里的生命...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彬 近年来,王先生打鼾越发响亮,导致妻子林女士出现了睡眠问题,入...
三伏天是减重黄金期?出汗越多减... 今年的“三伏”从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出伏结束。最近有关三伏天减重的话题受到不少人的关注,网络...
解码“十四五”丨便民又贴心!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近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
三伏天甲状腺警报拉响!贾永忠主... 三伏天的热浪翻滚中,甲状腺专家贾永忠主任的诊室格外繁忙。一位甲亢患者刚被紧急处置——心率飙升至180...
原创 杨... 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者,控制餐后血糖是难题。今天,邀请糖尿病专家杨小红主任分享6 个简单实惠的方...
三伏天常见疾病的防与治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时段(通常在小暑至立秋之间),高温、高湿、强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容易引发多种...
无症状竟感染十余年?警惕丙肝这...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9日讯(通讯员 王先玲)凌晨2点,李师傅揉着发胀的右腹走进急诊室。他以...
科普丨肠菌移植治疗——科学减重... 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热量及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多及运动量减少,目前全球肥胖率急剧攀升。肥胖不仅会...
这种东西可能有甲醛!很多人囤家... 提起甲醛,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吧,这可是公认的致癌物。很多人以为,甲醛是新房装修才有的。其实,这个“...
胰腺癌早期难发现?这些检查帮你...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其早期症状隐匿,常被误认为胃病或普通腹痛,导致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然而...
它是“天然祛湿菜”,天热湿气重... 导语:它是“天然祛湿菜”,天热湿气重吃它准没错,健脾祛湿,防便秘,赶紧收藏 夏季高温多雨,外湿入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