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甲醛,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了吧,这可是公认的致癌物。很多人以为,甲醛是新房装修才有的。其实,这个“大毒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近期有媒体报道,记者用甲醛浓度检测仪随机在一家快递驿站进行测试,对甲醛检测的个别数值甚至是标准值的7倍之多,罪魁祸首就是纸箱和包装。
01
为什么纸箱可能含甲醛?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箱,看似无害,却可能暗藏甲醛隐患,这与它的生产加工环节密切相关。
首先,纸箱的原材料多为废纸回收再利用,这些废纸在回收过程中可能接触过含甲醛的粘合剂、印刷油墨等。在重新制浆加工时,若处理不彻底,残留的甲醛会保留在纸浆中。
其次,纸箱生产中常用的粘合剂是甲醛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提高纸板的硬度和耐水性,不少厂家会使用脲醛树脂粘合剂,这种粘合剂在固化过程中会释放游离甲醛,且在后续储存、使用过程中,遇潮或高温还会持续释放。
另外,部分彩色纸箱的印刷油墨也可能含甲醛。为让图案更鲜艳、持久,油墨中可能添加含甲醛的助剂,尤其是劣质油墨,甲醛含量往往超标。
除此之外,纸箱还可能是“蟑螂窝”!纸箱在运输中易沾染大肠杆菌、腺病毒等病原体,其波浪形夹层结构更可能成为蟑螂的"温床"。携带回家的纸箱若未及时处理,残留的虫卵可能孵化,当你发现一只蟑螂时,它可能已经长一窝了!
因此,快递纸箱再好看也不建议在家囤,如有需要购买纸箱的话,一定要在正规厂家购买,其甲醛释放量通常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影响较小。但购买时仍需注意,尽量选择无异味、印刷简单的纸箱,新纸箱打开后可先通风散味,尤其避免用其直接接触食物,降低潜在风险。
02
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
也可能暗藏有毒物质
除了纸箱可能含甲醛,生活中不少常用物品也可能隐藏有毒物质,需格外留意:
1.仿瓷餐具
劣质仿瓷餐具(密胺餐具)在高温下可能释放甲醛和三聚氰胺。尤其是使用超过3 年、出现划痕的产品,有害物质析出风险更高,长期接触可能损害泌尿系统。
2.劣质窗帘
廉价窗帘为追求挺括度和鲜艳色彩,可能使用含甲醛的固色剂、阻燃剂。长期密闭环境中,甲醛会持续挥发,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过敏反应。
3.劣质手机壳
一些小作坊生产的手机壳,为压缩成本常使用工业级胶水,这类胶水可能导致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超标,往往伴有明显的刺鼻气味。尤其当手机发热时,高温会加速有害物质的挥发,使刺鼻味道更显著。长期贴身使用,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潜在影响。
4.香味文具
市面上许多带香味的橡皮、荧光笔等文具可能含有苯系物、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会持续释放刺激性气体,儿童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头痛、眼睛刺痛、恶心等症状,甚至影响神经系统发育。部分劣质产品在密闭空间使用时,有害物质浓度可能超标数倍。
5.“捏捏乐” 玩具
部分“捏捏乐” 玩具为追求柔软手感和鲜艳色彩,生产过程中可能使用含甲醛的胶黏剂、染色剂等。尤其是一些小作坊生产的廉价产品,甲醛超标问题较为常见。这类玩具常被儿童抓握、揉捏,甚至接触口腔,甲醛可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儿童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刺激,影响健康。
03
如何减少家中的甲醛来源?
?
1.源头把控选对材料
装修和购置物品时,优先选择环保材料。人造板材选E0 级,涂料用水性漆,家具认准 “十环认证” 等环保标识。新购窗帘、床垫等纺织品,先下水清洗,能去除部分表面残留甲醛。
2.强化通风加速释放
每天开窗通风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高温时可开风扇增强空气对流。甲醛释放周期长达 3-15 年,入住前需封闭房屋 12 小时检测,达标(≤0.08mg/m³)再入住。
3.辅助手段科学除醛
在衣柜、抽屉等密闭空间放活性炭,每月更换一次;使用有除醛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