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彬
近年来,王先生打鼾越发响亮,导致妻子林女士出现了睡眠问题,入睡困难,有时胆战心惊,尤其是王先生打鼾停止时,很害怕他憋气、喘不过气,很想把他推醒。
而且最近王先生白天经常犯困,有时开车等红灯期间也会打盹,这让妻子更加担忧。
经过朋友推荐,夫妻二人找到了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睡眠障碍门诊的韦又丹医生接待了二人。
图片由传播大脑AI生成
丈夫王先生反映,自己睡眠是好的,就是晚上打呼噜,偶尔憋醒,白天有时口干,也经常犯困。妻子林女士表示,最近几年晚上睡觉的时候经常会担心丈夫“一口气上不来”,整得自己睡眠也越来越差了。
在韦又丹医生的建议下,王先生做了多导睡眠监测。经过检测发现,王先生夜间睡眠有重度缺氧的现象,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达46.3次/小时,属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根据王先生的具体情况,医生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夜间戴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经过呼吸压力滴定调整后,王先生适应呼吸机良好,夜间AHI降到正常值,而且白天精神明显改善,鼾声也消失了,妻子的睡眠也得到了改善。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导致睡眠片段化、反复缺氧、高碳酸血症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主要症状就是响亮且不规则的打鼾,鼾声常被描述为“震耳欲聋”、“时断时续”,鼾声暂停后常伴随一个响亮的鼾声或喘息声醒来。同时,同床伴侣或家人还会观察到睡眠中呼吸停止,加上日间过度嗜睡,即使睡饱了也不解乏。另外还会出现夜间憋醒、窒息感、晨起口干、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情绪变化等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绝不仅仅是“打呼噜”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心衰、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中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痴呆风险增加;日间嗜睡导致工作能力下降、交通事故风险显著增加(是普通人的数倍);夜间猝死风险增加;情绪障碍等。
它就像是一个沉默的夜间杀手,拉响关乎生命的警钟。
治疗目标是解除气道阻塞、消除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改善缺氧、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是目前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首选和一线治疗方法。
口腔矫治器:适用于轻中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或不能耐受CPAP的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明确存在可手术矫正的解剖结构异常且其他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和风险。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减重、侧卧位睡眠、睡前避免饮酒和使用镇静药物、保持鼻腔通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