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世纪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全面妥善应对的重大挑战。”7月20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换届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当选第二届养老服务分会会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参会并提出应对中国特色老年龄化须有“超常规”应对举措。
近年来,郑功成始终强调我国老龄化的“超常规”特征。他表示,尽管有些人不赞成使用“超常规”三个字,但他坚持以此来概括中国老龄化特征。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老年人口规模居全球之首,老龄化进程速度远超国际平均水平,叠加断崖式少子化与高龄化加速推进的态势,传统家庭保障功能随社会转型快速弱化,养老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短短二三十年间,如此多重深刻变革集中显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实属罕见。”郑功成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既涉及自然规律,也与社会结构转型、政策调整密切相关,更离不开中国超快速的现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他强调,面对这种复杂局面,若仅以常规举措应对,或简单照搬国际先行经验,难以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强调我国老龄化的‘超常规性’,其背后逻辑是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应对举措。”郑功成解释道,这需要有超常规的魄力、超常规的组织措施、超常规的资源配置、超常规的运行机制创新等。
他认为,各国国情不同,老龄化进程差异显著。倘若简单效仿美国、欧洲或日韩的模式,显然难以适配我国国情——这些国家老龄化进程相对平缓,而我国则面临更为紧迫的现实挑战。
他强调,中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绝不可能以牺牲一两代老年人的晚年福祉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国情,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解决方案,而扎实的养老服务理论研究正是重要支撑。
郑功成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下设七个分会,养老服务研究是养老服务分会的核心职责,也是总会的共同使命。护理保险、医疗保障、慈善事业等领域的研究均与养老服务密切相关,而养老服务分会肩负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重大。
针对新一届养老服务分会,郑功成提出殷切期望:要以理性与专业智慧助力国家应对“超常规”老龄化,既要有效缓解当前的养老焦虑、防范社会恐慌,更要将挑战转化为新时代发展的新机遇。
郑功成为养老服务指明重点研究方向和关注重点——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十五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编制、养老服务立法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建立、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培育、设施空间布局优化、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完善、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等重大课题以及老年助餐、法律服务助老护老、银龄行动、居家适老化改造、为老志愿服务、银发旅游品质提升等国家正在推进的重点行动。
郑功成建议,养老服务研究者应深入实践,把握人口结构变化与区域差异,依托制度优势探索符合国情区情的特色路径,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贡献智慧。他强调,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开展专业研究。养老服务研究绝不能沦为“马后炮”,更不能流于消极抱怨,必须与时代同频、与政策同向,具备前瞻性。
(记者:李贤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