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查出甲状腺结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癌变”?其实,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也有少数存在恶变可能。武春青教授提醒,若结节出现以下7个特征,癌变风险会显著升高,需格外警惕。
这7个特征,提示甲状腺结节癌变风险高
• 边界模糊:良性结节通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而恶性结节往往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就像“浸润性生长”一样。
• 形态不规则:良性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恶性结节则可能呈现不规则形状,甚至有“毛刺”样改变。
• 质地坚硬:用手触摸时,良性结节质地较软,而恶性结节质地偏硬,像触摸软骨一样。
• 生长迅速:如果结节在短期内(比如几个月内)明显增大,需高度警惕恶变,因为良性结节通常生长缓慢。
• 血流丰富: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异常丰富,可能是恶性肿瘤细胞活跃增殖的表现。
• 伴随钙化:尤其是“微钙化”(针尖大小的钙化点),在恶性结节中较为常见,是癌变的重要信号之一。
• 侵犯周围组织或出现转移:若结节侵犯到甲状腺周围的神经、血管,或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等症状,可能提示已经发生转移。
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要点,武春青教授一文讲清
发现甲状腺结节后,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科学诊治是关键:
1. 先明确结节性质
发现结节后,首先要通过超声检查初步判断风险,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等特征进行“TI-RADS分级”(1-6级),分级越高,癌变风险越大。若分级较高(如4级及以上),需进一步做细针穿刺活检,这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
2. 良性结节:定期随访或精准治疗
对于明确为良性的结节,若体积小、无明显症状,可定期复查(每6-12个月一次超声),观察变化即可。但如果结节较大(如直径超过2厘米)、压迫气管或食道,导致呼吸不畅、吞咽困难,或影响外观,就需要积极治疗。
这时,多模态AI智能消融术是理想选择。它通过多模态影像(超声、CT等)精准定位结节,结合AI算法制定个性化方案,医生在AI导航下将消融针精准刺入结节,利用热能让结节组织坏死并被身体吸收。整个过程创伤小(仅针眼大小伤口)、恢复快,能最大程度保留甲状腺功能,避免传统手术的疤痕和术后服药困扰,尤其适合有美观需求或希望保留甲状腺功能的患者。
3. 恶性结节:以手术为主,结合综合治疗
若确诊为甲状腺癌,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病情可能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并清扫周围淋巴结。术后可能需要放射性碘治疗或药物抑制治疗,具体方案需医生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等制定。
甲状腺结节并不可怕,关键是早发现、早判断、早处理。若结节有上述7个高危特征,一定要及时就医明确性质;良性结节需根据情况选择随访或精准治疗(如多模态AI智能消融术),恶性结节则需规范手术及综合治疗。记住,科学应对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守护甲状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