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源:中国网
集采坚持“反内卷”原则
提升质量要求
药品价格是社会各方面广为关注的重大问题。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介绍,目前除了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执行政府指导价以外,其他药品均由企业自主定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
会议再次强调,“实践证明,集采是治理价格虚高的有效途径,推动了行业秩序逐步规范,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促进群众用药质量和可及性的整体提升”。
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优化集采措施,国家医保局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
在优化报量方面,重大变化是一改以往医疗机构按药品通用名报量的单一模式,这次调整为两种报量方式并行。医疗机构第一次可以选择按具体品牌报量,把自身认可什么品牌、预计用多少量报上来,如果中选可以直接成为该医疗机构的供应企业。也可以维持过去按药品通用名报量。
这意味着,集采将更加尊重临床用药选择,更好照顾患者对品牌的关切,充分尊重医疗机构的话语权。对市场最直接的影响是,让有一定规模和口碑的主流医药企业获得比较大的报量,增强了主流企业参与积极性。
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了价差计算的“锚点”,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这样即使出现个别企业报低价,也不会影响其他正常报价的企业;同时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也是回应社会对低价中选的质疑。
在质量保证方面,要求投标药品的生产线两年内不存在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形,药监部门对集采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两个“全覆盖”,这方面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了。
在反围标方面,探索引入“首告从宽”机制,对于首个提供围标线索及有效证据的企业,以及围标事件调查过程中首个承认参与围标的企业,可依法依规从宽处理,破除围标企业间的利益同盟。
可以看出,“反内卷”成为这次规则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显然,过去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超常规低价策略参与竞标,甚至出现中标价低于成本价等极端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挤压了企业的合理利润,更会埋下质量隐患。如果价格成为竞标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参考,部分企业可能通过简化工艺、降低原料标准等手段压缩成本,最终损害的是患者用药安全。
因此会议指出,国家医保局旗帜鲜明支持鼓励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尊重企业自主定价权,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药品价格治理能力,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反内卷”等规则的引导,将促使医药企业将竞争重心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研发创新上,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