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
★
小明(化名)马上三岁了,主动语言很少,不与小朋友玩,还有一些刻板行为等等,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被诊断为孤独症,医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首先就是进行为期十天的听觉统合训练,妈妈很是好奇,听音乐也是治疗吗?听什么音乐呢?孩子会有哪些反应和变化?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听觉统合训练到底是什么!
Q1:医生建议自闭症孩子做“听觉统合训练”,这是什么?就是听音乐吗?
A:不是普通听音乐哦!这是一种专业的听觉治疗方法,通过让孩子聆听经过特殊调制、过滤异常频率的音乐(如古典乐、儿歌),有选择性地“唤醒”或“抑制”大脑听觉通路中某些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帮助大脑更高效地处理声音信息。可以理解为给大脑的“听觉处理器”做一次精准“调试”。
Q2:所有自闭症孩子都适合音乐治疗吗?
A:需先由医生评估!听觉统合训练主要适用于存在听觉处理功能障碍的儿童,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言语和语言发育迟缓/障碍、学习障碍(尤其是阅读和书写困难)、听觉处理障碍、广泛性发育迟缓、感统失调(特别是听觉敏感或迟钝)、情绪行为问题(部分由听觉处理困难引发)等。如果有癫痫未控制、中耳炎急性期、鼓膜穿孔等情况不适合。训练前需做脑电图、听力检查等排除禁忌症。
Q3:为什么要做这个训练?
A:很多自闭症孩子听力正常,但存在“听觉处理障碍”——比如对某些声音过度敏感、难以过滤背景噪音、分不清相似发音等。训练能帮助大脑重建清晰的“听觉地图”,让孩子听得更舒服、理解更准确。
Q4:具体怎么训练?孩子如何配合?
A:孩子只需佩戴专业耳机,每天听2次(每次30分钟,间隔3小时),连续10天。期间可以玩橡皮泥、拼图等安静活动,无需专注听音乐,保持自然状态即可。
Q5:听什么音乐?音量会伤耳朵吗?
A:音乐经过严格筛选和电子调制(如过滤孩子敏感的频率),音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通常≤75分贝),由专业设备监测,不会损伤听力。
Q6:孩子会有哪些反应?
A:部分孩子初期可能表现出好奇、短暂烦躁或疲劳,这是正常的适应过程。后续可能逐渐出现:对声音反应更灵敏、语言增多、情绪更稳定、注意力提升等。
Q7:做10天就有效吗?能维持多久?
A:效果因人而异:有的孩子1-2周后就有变化(如发音清晰度提高),有的需1-2个月。建议6个月后复查,部分孩子可能需要巩固训练。
Q8:做完这个,还要配合其他治疗吗?
A:一定要!听觉统合训练是“助攻”,不是“万能药”。需结合语言训练、行为干预、感统训练等“组合拳”,效果才会更好。
Q9:在家能自己做吗?
A:不可以!非专业设备可能音量失控或频率错误,反而加重问题。必须由医院专业训练师操作,并全程监测孩子反应。
小明的妈妈了解到以上专业的介绍以后,随即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听觉统合训练,当进行到第五天时,孩子竟然主动叫“妈妈”了,顿时妈妈流出了激动的泪水,慢慢的孩子自言自语增多,主动说话的意识增强、开始有眼神交流等一系列反应。
训练效果因人而异,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适用于每一个孩子!
训练地点: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东三街院区门诊二楼
儿童保健科 肖萍|文
宣传科 郭晨晨|编辑
儿童保健科 胡博|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