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暑不同,三伏天仅有三十天,是近十年中较短的。不过不可掉以轻心,入伏在7月20日(俗称晚伏),加之闰六月以及双重拉尼娜气候的影响,高温会更为集中,湿气也更重,此种湿热交织的天气正是湿邪易于侵袭人体之时。
一、2025年小暑:短三伏遇上长湿夏
今年进伏的时候比较迟,民间有谚“晚入伏晒倒牛”,炎热天气还会持续很久。农历中有闰六月的情形,湿热的气候也会跟着变长,湿气对脾胃的损害就更显著了。
小暑是长夏开始的时候,传统养生认为“长夏对应脾”,而且脾怕湿,这时候暑热潮湿往上冒,人体毛孔张开,湿气容易从皮肤还有嘴巴鼻子进去,就会生痰湿,影响气血流通。
今年想要舒服度过夏天,关键在于顺应时节,排出体内湿气,木子讲一个源自宋代道家陈希夷的导引法《二十四气坐功图》的小暑六月节坐功,就是专门为应对这十五天而制定的一套调理方法!
二、小暑坐功:每天15次,针对湿气引发的五个问题
1、肺气不畅,痰湿内阻→缓解胸闷气短
小暑的时候湿热往上走,湿气阻碍肺气,让人觉得胸闷、喉咙干、早上起来咳嗽还咳痰。
身体往后仰的时候胸腔打开,往前倾的时候腹部收紧,帮助肺部的气息往下沉。往后退的时候就吸入新鲜的空气,往前移动的时候就呼出浑浊的气体,从而促进痰湿的新陈代谢。
2、湿阻经络,气血不畅→改善关节僵硬
湿气堵在经络里时,常常会出现腿脚沉重下坠、关节发紧。
脚跟勾起,伸展足部至腿内侧对应的肝脾肾经区域,着重疏通脾经是祛湿关键所在。
3、脾胃气滞,运化失调→减轻腹胀积食
湿气困住脾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肚子胀、不想吃东西或者大便黏糊。
跪坐着能起到健脾胃作用,让脾胃功能变强;腹部会自己往里缩,促进肠道蠕动。
4、肝肾亏虚,虚风内扰→安抚烦躁情绪
湿久化热易引发心烦、手抖、睡不安稳。
盯着脚尖瞅瞅,可以帮着把那肝气给收一收;拿手指尖撑着地,那就能够激发背部督脉,把那肾阳给巩固住,
5、肾气不足,固摄无力→缓解尿频腰酸
要是潮气影响到肾气,就会出现尿频、还有腰酸、轻微漏尿的情况。
当重心往后移的时候,能让盆底肌肉收紧,这不但对保持站立稳定有帮助,还能起到保护体内肾气的作用;在吞咽口水的期间,把气息引导到下丹田的位置,以此来守护肾气原本所处的地方。
三、动作详解
练习时间为小暑到大暑这15天清晨5到7点,或下午3到5点膀胱经排水时段。
金刚跪坐,跪坐随后上身抬起挺直,右脚向前伸展,右脚踏地,左脚脚趾勾起后坐下,双手扶按于身体两侧,将右腿伸直勾脚压脚背做三次,右脚踩地,恢复直立后再盘坐,跪坐换另一侧,每一侧做15次。
轻叩牙齿36次,舌搅口腔生津液,分三口咽入丹田。
脚尖勾到小腿后侧有拉扯感觉,促使膀胱经排水通道通畅
呼吸配合动作,后移深吸气,前移深呼气,帮助脏腑湿气代谢
木子提醒:要是膝盖不舒服,就坐在椅子上练,伸直腿的时候,垫个毛巾在脚后跟;孕妇还有膝关节有问题别练,练习后用3克陈皮,10克炒薏米煮水,辅助健脾化湿,饭后1小时内不宜练习。
小暑适合静养,如果不想出去感受湿热天气,可以每天花5分钟练这套传承了700年的导引法,坚持15天,身体会慢慢从沉重变得轻松有力!文献参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灵剑子导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