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误区要知道,切勿把中药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中药是经过严谨的炮制和配伍而成,有着特定的治疗作用和适用病症。许多人误以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将其随意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这是极其危险的。
中药虽有调理身体之效,但并非人人适用。不同体质、病情的人对中药的反应差异巨大,长期滥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过敏、损伤脾胃等。而且,中药也有其禁忌和配伍要求,胡乱搭配或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药物相互作用,加重病情或产生新的健康问题。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中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或推荐适宜的中药保健品,以达到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目的。切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中药,避免陷入中药误区,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很多人认为中药没有毒,都是保健的,因此长时间的服用,这是对中药很大的误解。是药三分毒,中药与西药一样,都是属于有明确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药品,而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下中药的几大误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中药熬越久越好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误区二:饱腹时服药
有部分人吃完饭后马上就喝药了,其实最好是能够在吃饭前半小时,或者是吃饭后半小时来服用药物,这样吸收完全,治疗效果就好,使药物通过胃时不致过分稀释而保证疗效。消化系统刺激不大的肠道抗感染药宜在饭前服,切记不要在吃得太饱的情况下吃中药,以免影响药物的真正疗效还有刺激到肠胃等正常功能。
误区三:中药药量、服药时间可随意更改
有些患者认为中药是调理身体的,那么药量和服药时间可以随意更改,私下擅自加大药量或多服用几个疗程,以为这样效果会更好,其实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中药肝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有些中药本具有毒性,如朱砂、附子、雷公藤、土三七、溪黄草、雄黄、蟾酥等,长时间或超量服用则会造成中药肝损伤。
误区四:把中药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
将中药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美其名曰:“有病治病,无病防身。”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中医讲究阴阳气血平衡,长期服用含中药的保健品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者偏衰的情况,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通常只有先判断究竟是哪种疾病类型后,才能进行对症治疗。
误区五:轻信偏方、秘方
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中医的偏方、秘方,大多含有损肝药物,但很多人无法分辨,盲目地使用。有的甚至宁愿信偏方,也不听医生诊断。其实偏方、秘方在个别人身上发挥作用,是由于个体差异不同所致,因此,不建议人人都效仿。
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
1、文火加热时应避免药物溢出及过快熬干,其热度以药液似沸非沸为佳。
2、煎药时不可频频打开锅盖,煎好后也不可迅速将药液倒出,以免药气走失,减少挥发成分的耗散。
3、每次服药应将药液加温,切不可服用冷药,除特殊情况外。
4、附子等药物需要先煎至少一小时,除去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