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父母错误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过度溺爱
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从不要求孩子做任何家务或者承担责任。例如,孩子已经到了可以自己穿衣吃饭的年龄,父母却依然代劳。这使得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过度依赖他人,并且可能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懂得体谅他人的感受,缺乏感恩之心。
二、过度严厉
部分父母奉行严厉的教育方式,容不得孩子犯一点错误。孩子一旦做错事,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体罚。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是鼓励孩子分析原因,而是严厉责骂。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尝试新事物,变得胆小怯懦,缺乏自信,亲子关系也会变得紧张和疏远。
三、过度比较
许多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作比较。总是在孩子面前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这种比较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还可能引发嫉妒等不良情绪。
很多的都是请双方的父母进行看护,其实这样就会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会导致孩子的很多坏习惯。
第一:过分骄纵,小孩脾气大
“攻击性行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阶段主要表现为吵闹、惹是生非,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他们口中常说诸如‘不喜欢这个’、‘不跟你好了’、‘烦死了’等”。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父母脾气暴躁,当孩子的行为令其不满意时,训斥、打骂,为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型,形成了攻击意识。在溺爱娇惯纵容孩子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常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并将分歧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如孩子犯错时,有批评、有训斥、有体罚的、也有哄骗的,孩子与大人意见相左无法侍从,极易产生强烈的攻击意识,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第二:恐吓教育孩子易焦虑
今年8岁的芊芊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且经常在早晨上学前“发作”,医生检查后诊断,肚子疼是假的,由于恐惧上学而患上了焦虑症才是真的。小孩子不愿离开父母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心智的成熟,应该逐渐形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较焦虑的孩子一方面是先天素质、个性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的言行有关。儿童焦虑症常见是分离焦虑,多发病于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儿童与亲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反应。由于焦虑中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寻找亲人上。他们可以表现出不吃、不喝、不玩,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这些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
第三:打骂孩子就可以把孩子教育好?
6岁的花花很喜欢说话,坐着几分钟就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有时妈妈在看电视,身边的她仍然说个不停。更严重的是,今年开始,花花越来越喜欢说谎,一会儿说同学欺负了她,一会儿又说自己考了100分。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需要关心的要求,当孩子一次偶然的说谎或者眨眼后,家长注意了,关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影响。有些家长习惯以打代教,一发现孩子说谎就是一顿痛打,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甚至会令孩子不断“改进”说谎技术来对付家长的打骂。
第四:家长期望应该要正确评估
成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当引起重视。造成儿童压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况主要是由家庭原因决定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种情况存在于放纵型家庭,家人对孩子过度溺爱,孩子习惯索取,不懂得奉献。一旦进入学习氛围,在学校严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虑、偏执、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专制型家庭,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回避的性格,成长过程中,在学习的压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