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了,在10月23日11点51分到来,风里带着刺骨的凉,草叶上悄然有一层薄薄的白霜,霜降是秋天的收官节气,提醒我们冬天要到来了。此时天地间的气息,自秋天的清爽渐趋向内收敛,枝头的树叶一片片飘落,此为自然之力使其归至根部沉淀,我们体内的阳气,那维系温暖的生机元气,也应随节气之变,从身体表面缓缓向内收,以储备寒冬的动力。

在这十五天当中,养护的关键在于使阳气能够通畅地向内收敛,勿使其消散,特别是那些脾胃功能欠佳、易于生湿之人,若不留意饮食,好比天冷之时仍开着窗户,身体便易于出现伤风、咳嗽、乏力或是肚子不适这类状况。
今天,木子来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霜降之时有哪些会“泄气”的食物,有些或会影响阳气内收,需大家多留意。
一、什么是“泄气”的食物
“泄气”是一个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说法,主要是那些性质寒凉、油腻难消化或是味道特别辛辣发散的食物,关注经络技巧公众号。它们容易打乱阳气内收,尤其是会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脾胃承担着运化的职责,倘若其功能变弱,水湿就容易滞留在身体之中。
二、这几类饮食,霜降时节建议适当留意
1、生冷寒凉的吃食
这类饮食需要脾胃多用阳气来温煦,比如冰镇的饮品、雪糕还有西瓜、甜瓜这类寒性的瓜果,食用之后,脾胃得用自身阳气去暖化,此过程会消耗阳气,要是脾胃本就较为虚弱,便更容易让湿气留存下来。

天气渐凉,可考虑食用苹果、橙子这类性味平和的水果,在需阳气内收的季节,生冷沙拉、生鱼片之类还是换成温热的熟食为佳,吃起来更为惬意。
2、油腻厚重的饮食
油炸类食物,诸如炸鸡、薯条等吃多了会使脾胃负担加重,食用过于油腻之物,会致使脾胃费力去进行消化,如此便易影响气的流通,且还有可能使湿气增多、滋生热气。

甜点与高糖饮料也需适量食用,适量甜味可补补脾胃,然若食用过量,则反会影响消化,致使湿气增多。
还有汤圆、糯米糕这类粘腻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其口感虽软软糯糯的,但消化起来较为费劲,脾胃较为虚弱的人食用后,或会感觉肚子胀得不太舒服。
3、辛散发散的饮食
秋天注重收敛,然而这类饮食却倾向于发散,与季节特性不太合。
举例而言,像是过多的辣椒、花椒。平日里做菜放几片生姜,能够温中散寒,这还挺好的。但是要是经常吃麻辣火锅,吃到全身发热,反而会让阳气向外散发,对于收敛收藏是不利的。
再比如海鲜中的螃蟹,其性子偏寒,它或会影响中焦的阳气。霜降之时,螃蟹虽美味,然而脾胃虚寒的朋友若想品尝一番,需记得搭配紫苏、生姜以及醋来中和其寒性。
4、可能助湿升散的饮品
比如说过量的咖啡与浓茶,它们具备提神、令人清醒、助力排尿的作用,性质趋向升散,若饮用过多,或会使阳气往上走向外散,对秋冬的收藏不利,体内湿气比较重的人,过量饮用浓茶也有可能让湿气更重。
霜降时节,适宜吃些什么来调养身体?
关键在于选择味道清淡、容易消化的温热食物,细心调养脾胃,天冷时我常常制作的小米山药红枣粥:
小米约50克,铁棍山药半根(去皮后约100克),红枣5至7颗(需去核),若喜欢可准备3片生姜。
小米洗净,山药切为小段,红枣去核切片,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水后用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约40分钟,粥变得黏稠时便可,若要放生姜,就在关火前十分钟放入。

这碗粥中的小米可调和胃气,山药能健益脾气,红枣能补养气血,其整体性质平和,作为霜降时的调养饮食,身体会感觉较为舒适。
《黄帝内经》中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处的“养阴”,主要是助力阳气在秋冬时节更好地收敛潜藏,为来年春天的升发积攒基础,而这一切,都依赖于脾胃能够正常运作。
霜降已至,天气渐凉,希望我们皆可依循天气变化,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好好照料自身,安然迎接冬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