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春秋老子)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空中,《道德经》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这部由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经典,虽仅有短短五千余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历经数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其中的第一章,更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纲,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老子思想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探索“道”的深邃奥秘。
现代解析作者简介:户世锋,中医执业医师,道德经讲师,祖籍山东菏泽,1969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自幼学习道家文化与中医骨科。终生致力于道德经研究与中医股骨坏死治疗研究,取得十余项国家中医治疗专利,创立“户氏蒸敷灸”治疗“股骨头坏死”治疗体系,在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前言:当我们翻开《道德经》,映入眼帘的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它宛如一声神秘的召唤,瞬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哲思的世界。老子在开篇便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认知与应用框架。
【先来认知“道”】我们对“道”的理解,就像电影院门口的广告栏,它一直在更换。 每一张海报都在宣传一部特定的电影,代表着一个特定的信息、观点或我们对世界的总结。今天是《哪吒闹海》,明天是《大闹天宫》。广告栏一直都在,内容却在不停更换。某个总结在当下或许真实有效,但它终将被下一张海报取代。这张海报不是“道”,下一张也不是。“道”,就是这个永恒的、不断更替的过程本身。
“道”抽象又具象,你的思维意识早就明白按照“道”去判断做事的对错,例如:大多数在生活中去做每一件事情以前:都会先去判断对错和是否合理,这都是以合乎“道”即“道理”来判断的。这就是对事物对错的判断,就是以你心中的道“道”来做判断和决定的。例如:做的事情是否违法,遵纪守法是“正道”,违法犯罪是“邪道”。2:抽烟吸毒对身体健康有害,远离抽烟与吸毒是正“道”。3:健康饮食是正“道”,暴饮暴食就违背“道”
但是:回到“道德经”中书本的“道”就开始犯迷糊,开对自己应用的“道”进行怀疑,总感觉“生活中的道”的体会太简单,有点冒犯圣人所说的“道”。老子曰:大道至简: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你把“道”复杂化了。老子的”道“既是道理,是道路。
(按照逻辑理论解释“道德经”第一章,逻辑模型)第一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概念:认知破界 破除名相执念,认知道的本质。
作用:(隐喻)灌输“有”与“无”的概念。
第二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概念:宇宙生成 无名为始源,有名为母体,万物循环。
作用:(直观)种植“有”与“无”作用。第三层:“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概念:(落地)处世法则 无中观妙机,有中察边界,珍惜持守。
作用:“无”的状态考虑生发,“有”的状态考虑持守。第四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概念:(总结)玄同境界 有无本同源,对立统一,众妙之门开。作用:盖棺定论:万事万物都是殊途同归。
用一个事业失败者故事来理解“道德经”第一章!
《河湾的智者》
暮色四合,河岸如一条疲惫的丝带,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事业受挫的年轻人阿宁独坐老柳树下,目光空洞地望着流淌的河水,心中充满迷茫。 这时,一位须发如雪的老者,拄着光滑的竹杖,悄然在他身旁坐下。老者并未看他,只是轻轻拨开脚边的鹅卵石,露出一片湿润的泥土。
一:【隐喻劝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你在想什么?"老者温和地问道。 "我在想,自己是个失败者,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阿宁的声音如石子般沉入水中。 老者微微一笑,指向河面:"你看,那是什么?" 阿宁瞥了一眼,不耐地说:"不过是水罢了。" 老者悠然道:"若我不称它为'水',它的清澈可会减少半分?若我唤它为'泪',它的滋味又会多添几分苦涩?" "水不过是个名字,成败也不过是我们给世事贴上的标签。它们如影随形,却非本体。"老者见阿宁仍显困惑,继续说道:"若你将失败视作浊水,成功比作清泉,这不过是心念的分别。" "那么,"老者笑问,"若将这浊水过滤呢?" "自会变得清澈。"阿宁不假思索。 老者袖袍轻拂,一盆清水显现眼前。 "此为何物?" "清澈之水。" 忽然清风拂过,泥沙与杂草落入盆中,清水顿时浑浊。老者笑而不语,阿宁却怔住了。 阿宁抬头,见晚霞倒映盆中,光影交错。他蓦然醒悟,"失败"这个词,如同冰冷的枷锁,让他忘记了呼吸的本能。细细思量,成败得失,不正似这盆中之水吗?
二:【直观劝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
老者从怀中取出一只陶杯,置于二人之间。 "此杯空无一物,"他说,"正因其空,方能容纳万物。此谓'无'。天地之初,万物未形,混沌未开,亦如此杯。" 他从杖头葫芦中倾出温水,茶叶在杯中徐徐舒展,茶香袅袅。 "此谓'有'。"老者道,"'无'非'有'之对立,而是其本源。你的抱负、努力、那些看似付诸流水的心血,犹如这卷曲的茶叶。它们从未消失,只是在等待苏醒的时机。" 阿宁凝视杯中茶叶,仿佛看见自己昔日的热忱,正渐渐苏醒。成功(有)生于失败(无),恰似世人常言的"失败乃成功之母"。 说到此处,阿宁紧锁的眉宇渐渐舒展。 三:【处世之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者轻托茶盏,在唇边稍驻:"可知茶何时最是香醇?" 阿宁摇头。 "在将满未满、香气将散未散之时。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处世之道亦是如此。"老者指向岸边的芦苇,"风来则俯,风过则直,柔韧自如。" "失意之时,当借镜过往,明辨何处碰壁、何为人间规矩、何为自身不足。看清这些,便知何时该止步,何时该迂回。" "经由那盆水,你当明白:清水转瞬可成浊流,浊流过滤复为清泉。万物无常,皆在好坏、有无之间流转,此乃天道自然。有名可名,非常名;有道可道,非常道。" "同时,你也要懂得在'无'中寻觅玄机。放下对成败的执着,如天空般包容万千可能。当你不再为单一目标所困,新的道路自会在脚下延伸。" 老者又道:"他日若得成功富贵,切记这些道理方能长久。" 言毕,老者挥手间,空中浮现五道金光流转的字迹: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阿宁眼中颓唐尽散,焕发出灼灼神采。
四:【玄同之境】“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夜色渐浓,河面由金转蓝。老者饮尽杯中茶,将空杯放回阿宁面前。 远望处,渔火点点,与天上星辰交相辉映。 "你看,杯虽空,茶香犹存。茶曾满盈,杯之空性未尝改变。" "成败犹如昼夜交替。无黑夜之深沉,何来白昼之光明?它们看似相悖,实则共筑完整人生。若能如这河水,既纳清流,亦容泥沙,便不会被任何片段所定义。" "此乃'玄同'之境。达此境界,万门为你敞开。" 阿宁起身,向老者深深一揖。他不再自比弃石,而如那陶杯,历经空满,依旧完好,更添温润。 他将那张皱褶的计划书轻轻抚平,收入怀中,如同珍藏一片即将萌发的沃土。转身离去,背影融入温柔夜色,步伐坚定,再无彷徨。
现代解析作者简介:户世锋,中医执业医师,道德经讲师,祖籍山东菏泽,1969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自幼学习道家文化与中医骨科。终生致力于道德经研究与中医股骨坏死治疗研究,取得十余项国家中医治疗专利,创立“户氏蒸敷灸”中医“股骨头坏死”医疗体系,在中医治股骨头坏死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户世锋。校稿:穆志刚。写于:郑州市中怀堂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心(户世锋医生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