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糖最快的主食已被揪出,是白米饭的5倍,内分泌医生:别再吃了
创始人
2025-09-09 18:17:21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明明都不敢吃糖了,怎么血糖还是居高不下?”一位中年糖尿病患者在复查时忍不住说出了心里的困惑。

检查结果摆在眼前,他的餐后血糖依然不理想,而主食基本都是稀饭和面食。医生无奈摇头,很多人忽视的,其实就是餐桌上那些看似健康、却升糖极快的主食。

首先要说的就是稀饭和粥。很多老人觉得稀饭好消化,孩子、病人也常常被建议喝点粥。殊不知,米粒经过长时间熬煮,淀粉结构被破坏。

消化速度变得飞快,进入体内几乎不需要什么分解过程,葡萄糖就迅速释放到血液里。这样一来,血糖飙升的速度比白米饭还快。

研究显示,白米饭的升糖指数大约在70左右,而稀饭和粥往往超过90,几乎接近纯糖水。

短时间内让血糖上蹿下跳,不仅增加胰岛负担,还可能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早晨空腹一碗白粥,看似清淡,实际上是给血糖狠狠推了一把。

馒头、白面条、包子、花卷、油条,都是大多数人每天餐桌上最常见的选择。问题在于,这些精制小麦粉去掉了麸皮和胚芽,膳食纤维严重不足,几乎成了单纯的淀粉。

吃下去的瞬间就像在体内迅速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快速上升。有些人为了省事,三餐都靠面食解决,甚至晚上加班还点上一碗方便面,这种饮食模式让血糖管理几乎无从谈起。

而且,面食还容易让人吃多,因为饱腹感差,很快就饿了,接着又要再吃,这样的循环对糖尿病人来说就是灾难。相比之下,全麦面包或者粗粮面条口感可能差点,但对血糖的冲击要小得多。

第三类要警惕的,就是各种粘性谷物。糯米、年糕、汤圆、黏玉米,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糯米里的支链淀粉比例特别高,消化速度惊人,血糖的升幅也更猛烈。

有研究表明,同样重量的糯米饭,比普通米饭的血糖反应要高出不少。很多人以为汤圆、年糕是传统美食,偶尔吃点没事,但问题就在于,糖友的血糖波动往往就是在“偶尔”里失控的。

吃完一碗汤圆,餐后血糖能飙升到危险区间,而当事人往往毫无察觉,只觉得犯困、乏力,却不知道这是血糖过高在作怪。

然后要说的,是那些即食冲调粉糊。芝麻糊、藕粉、代餐粉、速溶燕麦片看上去很养生,冲泡也方便,成为不少人早餐或加餐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它们大多经过高度加工,颗粒极细,入口几乎不需要咀嚼,直接进入肠道就能迅速吸收。血糖的上升速度甚至比面食还快。

有些打着“无糖”旗号的冲调粉,其实加了麦芽糊精或者其他替代成分,这些一样能让血糖飙升。很多糖尿病人误以为买到“无糖”产品就安全了,但实际上,这种粉糊类食品对血糖的影响一点不比普通甜食小。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所谓的“假健康”零食。超市里随处可见“无糖饼干”“低脂麦片”“粗粮棒”,宣传得天花乱坠,甚至打出“糖尿病人适合”的口号。

但仔细看看配料表,就会发现精制淀粉、氢化油高果糖浆比比皆是。这类食物外表健康,实则升糖飞快。

举个例子,有些“无糖饼干”只是用代糖替换了蔗糖,但主料依旧是精面粉,吃下去依然会导致血糖骤升。

所谓的粗粮饼干,常常只加了一点点粗粮粉点缀,主角还是精粉。结果就是,不仅血糖上去了,热量还不低,长期食用甚至可能导致肥胖和血脂异常

在笔者看来,这五类食物之所以让人防不胜防,主要是因为它们披着“清淡、养生、无糖”的外衣,容易让人掉以轻心。

大部分糖尿病人都知道要少吃糖果和甜点,但对这些主食的升糖速度缺乏认识,结果就是一边忌口糖,一边天天吃粥、馒头、零食,血糖控制自然糟糕。

医学研究早就指出,血糖的波动幅度比绝对值更危险。频繁的大起大落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心梗和脑梗的风险。

换句话说,即使空腹血糖勉强正常,如果餐后血糖动辄突破上限,风险依然很高。对于糖尿病人,这种情况尤为常见。

很多人看着空腹血糖没超标,就以为控制得不错,但其实餐后血糖波动已经埋下隐患。

所以,真正的关键在于替代和调整。比如早餐,不妨把稀饭换成燕麦片,但要选整粒燕麦,而不是速溶燕麦粉。面食可以尝试全麦馒头荞麦面,哪怕口感粗糙一些,也比精面粉安全。

节日期间想吃汤圆年糕,可以尝一小口解馋,但不能当主食,更不能天天吃。冲调粉糊类食品,最好能避开,或者选择添加尽量少的纯燕麦粉。

零食方面,坚果、黄瓜、胡萝卜片,才是真正健康的选择。与此同时,控制好总量,分配合理的餐次顺序,比如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才吃主食,也能有效减缓血糖上升。

总的来说,升糖速度快的食物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甜食,而是日常餐桌最常见的主食。稀饭、精面、糯米、粉糊、零食,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加工精细、缺乏纤维、容易消化。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进入身体后,几乎毫无阻碍地让血糖飙升。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隐患,学会挑选和替代,糖尿病患者才能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平稳的区间,减少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并不可怕,生活质量也完全可以保证。别再被看似清淡的外表迷惑,学会真正看透食物背后的升糖秘密,才是对健康最大的负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升糖食物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食物“降糖”需谨慎!大众科学2020-06-15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心脏病的隐形真凶:细菌和病毒竟... 心脏病的隐形真凶:细菌和病毒竟是幕后黑手? 你是否一直认为心脏病的罪魁祸首是胆固醇?最新研究却表明,...
半场-U22国足暂0-0澳大利... 直播吧9月9日讯 北京时间9月9日晚19时35分,U23亚洲杯预选赛第3轮在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展开角逐...
江苏出现霍乱确诊病例! 9日,江苏南通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报: 关于通州区二甲镇 一例急性肠道传染病处置情况的通报 ...
每日一膳|益气血、润秋燥,尤宜... 【每日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广东省名中医、知名养生专家杨志敏教授带领团队,携手《南方...
芋头再次被关注!医生发现:糖尿...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白露吃六白,一年病不来”!白...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节气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此间秋燥严重,昼夜温差大,夜间空气中的水...
柿子、葡萄靠边站!秋天常吃这4...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频繁烧心反酸别忽视!可能是胃癌... 饭后胸口发闷、喉咙泛酸水,吃点辛辣食物就烧心 —— 这些看似 “小毛病” 的不适,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白露后仍暑热缠身?专家支招熬过... 白露过后 天气总算有了点秋味 早晚温差拉大 风里也带了丝凉意 但广东地区仍暑热未消 气温还能飙到32...
婚姻中男人真正害怕的不是争吵,...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在婚姻这场漫长的旅程里,夫妻间的磕绊与争执似乎难以避免。很多人以为男人...
秋天补气常吃这3样,润而不燥,... 秋天是一个干燥的季节,随着气温逐渐转凉,人体容易出现气虚、干燥等症状,尤其是在换季时节,如何调养身体...
治疗早醒、多梦的5个中成药:辨... 早醒、多梦的核心病机是“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中医认为需根据“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郁化火”等不...
秋天把它端上桌!生吃熟吃都养身... 秋季是吃莲藕的好时机,在这个时间段的莲藕,是最清脆甘甜的,不管是清炒、凉拌,还是炖汤,都深受人们的喜...
医生调查发现:坚持散步的肺病患...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肺癌≠绝症!了解不同分期的治疗...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和腺体,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者咳血...
肿瘤病灶消退!CAR-T疗法在... 近年来,免疫疗法逐渐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手段,这种疗法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除恶性细胞。其中...
原创 袋... 中国U23遭遇严峻挑战!同组劲敌澳大利亚狂揽20粒净胜球 在9月6日下午进行的U23亚洲杯预选赛中,...
承岐黄薪火,BTV《生活面对面... 在中医千年传承的脉络中,有一位医者以精湛医术为甲状腺患者点亮希望,他便是国医大师李佃贵亲传弟子、“甲...
白露过后要注意,多吃这3种果,... 白露节气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容易受到影响。此时,养生尤为重要。中...
原创 当... 01 先别急着吵架,他早就把“分手”写在了日常里 很多姑娘以为,分手一定是大吵大闹、摔门而去。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