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季养生中,《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运用春生气、夏长气、秋收气、冬藏气的自然规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中医站桩功,又名站禅、立禅。《诸病源候论》中有倚壁、立身等站式练功名称。在中医经典中,站桩功夫的最早称谓是“独立守神”,出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提示了站桩功是顺应天地之气以调节阴阳平衡的中医治未病第一技术!也是最适合现代人的蓄能、温养、安神、放松的天地人合一的导引养生方法。
01
讲授与带练“中医气功处方——站桩功”
面向九大体质与病种:
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类型。
呼吸道疾病易感体质、消化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筋骨关节痛、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双膝骨性关节炎、头痛、内脏痛、失眠症、健忘症、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抑郁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脊柱侧弯、近视眼、肥胖症等常见疾病;考前、孕前的亚健康状态,以及恶性肿瘤手术与放化疗后症状康复等。
活动时间:2025年8月7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3点至13点30分
地点: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C楼(红色老楼)一楼左侧
02
专家讲科普
Beginning of Autumn
站桩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医医疗技术手册》中的中医气功类医疗技术之一。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气功类技术之一的站桩功协作组成员单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站桩功曾作为医疗气功的主要功法之一在全国推广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于2018年、2019、2024、2025年在天津举办了九期面向全国的“中医气功•站桩功临床技术与应用系列培训”课程,我院气功临床专家主持了全程授课,为全国医疗气功临床专业培养了部分基层优秀骨干。
站桩功是以站式为主,使躯干、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势,而让肌肉呈持续的静力性紧张,思想集中。所以,能够一方面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提高植物神经的自主性,加强周围神经的协调性,从而提高整个神经系统的统一协调作用,保持身体机能于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脏器、周围组织的供血机制,提高回心血量,能够明显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该功法是平衡阴阳、强壮身体的重要功法,非常适合秋冬季节收气藏气的日常未病防控训练。
坚持规范练习百日,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可有效防控内外妇儿骨伤等诸科疾病。
对老年人或病患、身体虚弱者,在桩式的选择上,以休息式、自然式和三圆式高位为主。对青壮年人,可以针对个人的情况,在休息式、自然式、下按式和三圆式的基础上,一方面向低位桩式锻炼,一方面可以选择伏虎式或少林剑指站桩进行锻炼。
坚持规范练习半年以上,可有效防治多种慢性疾病。
在具体训练时,站桩功注重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又是融为一体的,即“三调合一”。随着练功的深入,逐步由重形慢慢过渡到重意,达到“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境界。至于呼吸,在初学阶段采用自然呼吸,不要过多地分散注意力,待练习一段时间,有了一定体会之后,则慢慢将呼吸融入意念之中,全神贯注地体会各种练功的意境。
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同,耐受力不同,尤其对于病人而言,尚有虚实之变化,所以,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合理的训练量。训练量过大,疏泄太过,易伤正气,训练量过小,不足以激发和调动人体正气,难以达到练功目的。站桩功的训练量由练功姿势、练功时间、训练频度、持续时间、意念内容与强度等决定。对于初学者而言,可首先选择一种桩势练习,时间从15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到60分钟为止,每天练2~3次,连续1~3个月为1个疗程,意念宜简明、轻淡。如无不良反应,可继续增加训练量,如有一些练功反应,但尚能坚持练功者,可维持原训练量;如反应强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或病情恶化者,则应暂时停止练功,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练功。
03
专家介绍
审校供稿:治未病科
编辑:雷春香
责编:陆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