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内科门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明明只是来做常规体检,却在胃肠镜(内镜)检查中意外发现了早期癌症。
这些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因为及时筛查而获得了最佳治疗时机。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谈谈哪些人群必须重视这项检查。
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在食管、胃、结直肠等器官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早期癌症。这类肿瘤尚未侵犯深层组织,也未发生转移,在早期阶段通常无明显症状,通过胃肠镜检查即可发现并确诊。
早期发现后只需要通过胃肠镜下切除等微创治疗手段即可达到根治效果,治愈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1.症状隐匿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部分患者仅出现轻微烧心、反酸、腹胀或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以及出现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大便变细等症状。
2.生长缓慢
大肠癌绝大多数由肠息肉缓慢演变而来,这个过程需要5~15年,早期癌细胞仅存在于黏膜层,生长缓慢且转移概率较低,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3.治愈率高
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显著提升了患者生存率,临床数据显示5年生存率超过90%。
1. 消化道癌变早期筛查是关键。胃镜和肠镜等内镜检查是早期癌症筛查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内镜将消化道内壁的高清图像传到显示屏上,直接观察消化道的黏膜,并夹取异常组织行病理检查,具有其他检查无法取代的优势。
2. 发现可疑病变并通过活检确诊后,早期处理以微创手术为主,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下剥离术(ES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势。
3. 术后需定期复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规律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少坐多运动等。
1.普通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建议40~45岁以上年龄人群均完成一次胃、肠镜检查,进行风险评估。
2.必须进行筛查的高危人群: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消化道黏膜修复能力下降,癌变风险显著上升。建议40~45岁开始首次胃肠镜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复查间隔。
(2)家族遗传史:直系亲属中有消化道肿瘤病史者风险增高2~4倍。特别是父母或兄弟姐妹在50岁前确诊的患者,建议比家族最早发病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3)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腌制熏烤食物及红肉摄入过多、蔬菜及新鲜水果摄入不足、肥胖、缺乏运动等人群。
(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这种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阳性患者除根除治疗外,还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5)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Barrett食管、炎症性肠病、胃肠息肉、胃术后等。这些疾病都属于癌前病变,需要密切监测。
(6)长期反酸烧心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癌风险增高,特别是症状持续5年以上的人群。
消化道早癌筛查是一项投入小、收益大的健康投资。现代医学已经让这些检查变得更加安全舒适,消化道早癌若及时发现,治愈率可达90%以上。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湘西自治州泸溪县人民医院 杨晚秀】
【编辑:sa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