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本应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但不幸的是,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却充满了创伤、忽视和不安。最新科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这些童年时期的心灵创伤,会在几十年后以心血管疾病的形式“报复”我们的身体。当我们在讨论心脏病危险因素时,通常会想到吸烟、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环境和遗传等传统因素。然而,医学研究正在揭示一个鲜为人知却同样重要的危险因素——童年不良经历(简称ACEs)。
1.什么是童年不良经历?
ACEs包括了18岁前可能经历的各种创伤性事件或压力环境,如身体、情感或性虐待;家庭暴力;父母离异或离世;家庭成员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物质滥用;情感或生理忽视;家庭经济极度困难等。这些经历看似只是心理层面的伤害,实则会在生理层面留下深刻烙印。
不良童年经历很常见。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61%的成年人至少有一个不良童年经历,有16%的成年人有四个以上的不良童年经历;在前十大死因中,至少有五种与不良童年经历有关。预防不良童年经历可能会减少许多健康问题。据估计,通过预防不良童年经历可以避免多达190万例心脏病病例和2100万例抑郁症病例。
2. 童年创伤与心脏健康的隐秘关联
心血管病并不单纯是一个中老年时期的疾病,其实在童年时期就开始有苗头了。美国一项持续30年的追踪研究(CARDIA研究)对3646人进行了长期观察,结果令人震惊:与童年家庭环境良好的人相比,家庭环境较差的人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加4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8%。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关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经历的童年逆境越多,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3.为什么童年的“心理伤疤”会导致心脏病?
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压力环境中的儿童,其应激反应系统会发生适应性改变。正常情况下,面对压力时,我们的身体会启动“战斗或逃跑”反应,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在危险过去后会恢复正常水平。但对于长期处于童年不良经历中的儿童,这套系统可能长期处于激活状态,导致慢性的炎症反应、血管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
表观遗传学研究显示,早期生活压力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的表达发生持久性改变,并且这种改变甚至可能传递给下一代。
另外,ACEs会导致不健康行为模式的养成。ACEs人群更容易: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缺乏运动,这些恰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童年不良经历往往与家庭贫困、教育资源匮乏和社区环境恶劣相伴而生,这些因素限制了个人获取健康信息和医疗资源的能力。
4.常见的童年逆境类型:
——摘自《2020年儿童成长危机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童年不良经历都会留下同等程度的“伤痕”。研究表明,涉及人际关系创伤(如虐待、忽视)和家庭严重功能障碍(如父母吸毒、家庭暴力)的经历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尤为显著。而像父母离异这样的单一事件,如果没有伴随其他严重问题,影响可能相对较小。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多项童年不良经历,并伴有生理指标异常,建议尽早就医评估心血管风险。
6.减少ACEs对心血管危害的科学方法:
虽然童年经历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减轻其负面影响,保护心脏健康。
规律运动
运动是最有效的“解毒剂”之一。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不仅能改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还能直接调节压力反应系统。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提高身体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即使每天10分钟也有益。
改善睡眠
睡眠优化至关重要。改善睡眠的策略包括:保持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卧室保持黑暗、安静且温度适宜;限制午睡时间在20-30分钟内;如持续失眠,及时就医评估。
饮食调整
健康的饮食结构能减轻炎症负担。采用地中海式饮食(丰富蔬菜水果、全谷物、橄榄油、鱼类)可降低炎症标志物水平。增加ω-3脂肪酸摄入(深海鱼、亚麻籽);减少精制糖和高加工食品;适量饮用绿茶(含抗炎成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研究显示许多创伤幸存者缺乏D族维生素)。
心理治疗
专业的心理治疗能有效处理创伤记忆。认知行为疗法(CBT)、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EMDR)等对创伤后应激特别有效。寻找擅长创伤治疗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即使多年后干预仍有益。
正念与冥想
可重塑压力反应:每天5-10分钟专注呼吸练习;使用冥想APP(如Headspace);参加正念减压课程(MBSR)。
定期心血管筛查
定期心血管筛查对高风险人群尤为重要。建议:1.从30岁开始每年测量血压;2.自35岁后定期检查血脂、血糖;3.关注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4.如有胸闷、不明原因疲劳等症状及时就医。
7.为下一代创造健康起点
如果你现在是父母或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儿童心血管健康:
·提供稳定、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教导儿童健康应对压力的方法
·鼓励户外活动和充足睡眠
·限制屏幕时间:2岁以下避免,2-5岁每天≤1小时
·避免在儿童面前吸烟或冲突
·关注儿童情绪变化,及时提供支持
8.改变永远不会太晚
即使童年经历不理想,通过系统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干预,完全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拥有健康长寿的生活。关键在于采取行动——从今天开始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心脏健康的一大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 乔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