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保命新四样”
创始人
2025-07-22 15:07:15
0

“18—35岁年轻人的消费榜单前三位,分别是旅游、数码产品和保健养生。”

文 / 巴九灵

“舌苔偏厚,体质寒湿,肝火旺,建议少吃辛辣、冰饮。”

下午时分,26岁的白领小陈对着手机摄像头伸出舌头,屏幕那端的AI医生瞬间给出了这样的反馈。

这不,最近巨头们如火如荼的闪购战,让不少人真切体验了一把奶茶自由。网络上,关于“冰箱塞满奶茶”“两天九杯冲上头”的分享不胜枚举,但也敲响了年轻人的身体警钟。

在“求医AI”前,小陈刚好收到了动态血糖仪APP弹出的“血糖飙升”警告。

图源:小红书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耗量近10年内增长了167%,消费者偏好带奶、带糖、带小料的花式咖啡;奶茶消费同样也是,超8成用户一周消费2—3次,甚至高于3次,高频消费的同时还爱搭配软欧包食用。

当这样的“甜蜜轰炸”成为日常,直接催生了一个热词——咖啡病。

所谓“咖啡病”,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指一种新式“亚健康状态”,可以表现为心慌、头昏、疲惫、暴饮暴食后的反弹焦虑,以及不请自来的体重飙升。

而看似戏谑的背后,实则是一种集体性的健康觉醒。

由国家统计局等发起的《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18—35岁年轻人的消费榜单前三位分别是旅游、数码产品和保健养生。另外根据知萌咨询在今年3月的调研数据,Z世代平均每年在健康消费上的支出达到3250.7元。

不仅年轻人开始自省,这一次国家也出手了。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全民营养计划(2024—2030年)》,首次专门提到“改善年轻人膳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饮品摄入”,健康饮食被正式上升为战略级倡导。

于是,一套属于年轻人的“保命符四件套”出现了。

“一种新型减肥方式,实时监测血糖。”“戴血糖仪两个月,居然瘦了6斤!”

通过一枚腕间硬币大小的动态血糖仪,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身体对一杯奶茶、一碗米饭,甚至一颗荔枝的真实反应。

就这样,原本属于专业医疗范畴的血糖仪,正被一群年轻人“玩”成了减肥、控糖、健康管理神器。

自去年4月以来,关于血糖仪的社媒声量就越来越高,在最近两个月还迎来了新的热度巅峰。

市场数据也直观地照出了年轻人的追捧。去年“双11”期间,包含血糖仪在内的9大健康监测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到了今年“618”,京东健康血糖仪品类销售破亿,其中动态血糖仪同比增长64%。

甚至带动了相关上市公司的表现。多家品牌推出轻便型、蓝牙实时连接的便携血糖仪,专为年轻消费者做设计升级。三诺生物在财报中首次提到“年轻用户增长”是新品开发重点。

虽然出于减肥等需求,身体健康也戴上血糖仪的人不在少数,但增长的真正大盘来自一群“身体崩溃”的年轻人。

比如糖尿病患者。根据官方统计和GBD数据,这个群体目前已有2.33亿人,几乎每6个人中就有1人患病。1990年,中国15—39岁的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数是961.2万人,到了2021年,这一数据猛增至2374.6万人。

又比如慢性肝病患者。根据GBD数据,2011—2021年间,中国20—24岁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增幅为18.34%,在所有年龄段中增速最快。特别是久坐、高油高脂、高糖、熬夜等习惯,更是加剧了患病风险。

除了血糖仪的走红,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也开始成为生活“必需品”,甚至被赋予了“社交货币”的意义:智能手表成为另一种“自我体检中心”、带制氧机去爬山和露营、雾化机用来缓解咳嗽咽炎的难受、美容仪从院线进入家庭……

以智能手表为例,今年一季度,我国腕戴设备出货量达1762万台,同比增长37.6%。在销量前十的设备中,心率、血氧、睡眠监测已成标配功能,部分设备还推出监控血糖、尿酸等进阶功能。

最近,有一句流行的夸人句式,叫作“你看起来有种气血充盈的美”。

这起源于年轻人的“新中式养生”热潮——用AI开药方,网购中药材,去中医馆理疗,在中式推拿店“小憩”20分钟。整套流程一气呵成,轻松自洽。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发现,约63%的年轻人正在饱受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免疫力变弱等困扰。而这些症状既不严重到立刻就医,又长期干扰着生活节奏。

于是,一个低门槛、具有互动性的健康入口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在中医领域,AI的切入更具特色:上传舌头照片,一键生成体质分析、五行评估和推荐药方;输入症状关键词,便可生成一套自适应调理方案。

听起来像玄学,却实打实地推动了中药消费。比如近期的“消费顶流”——三伏贴。近一个月百度指数显示,三伏贴的资讯指数环比增长208%,搜索较高的地区有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与河南,年龄区间占比最高的是30—39岁,其次是20—29岁。

在电商平台上,一款名为北京同仁堂艾草三伏贴的商品,全网热销7万+,回头客10万+,按销量和销额计算位列中医保健榜第一。

年轻人对中医的偏爱,还推动了更多线下市场的增长和新业态的涌现。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2023年全国民营中医类医疗机构超8.6万家,年增长近15%,相当于每天新增32家中医诊所。过去十年,这一增幅接近7.5倍。

“轻理疗”则成为这股热潮的养生新玩法。去年10月以来,美团平台上一批年轻化的中式推拿按摩店趁势崛起,相关门店数量同比增长77%。20分钟的肩颈推拿主打缓解打工一天的疲劳,22味中药材搭配而成的泡脚汤,比奶茶加的小料还丰富。

中医“冬病夏治”人气旺

“早C人参棒,晚A阿胶水”,成为许多打工人的健康日常菜单。

诚然,这股国潮养生从中药消费、理疗推拿,更是深入到了日常肌理。魔镜洞察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滋补养生人群正在迅速扩张,占比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药食同源”在年轻人消费中的存在感也在增强。根据淘宝、天猫、京东和抖音平台数据,2024年药食成分销售额增速TOP20中,黄芪增速超过75%,鸡内金、黄精、当归、灵芝等也呈现出强劲增长。

如果要说这股热潮中的“黑马”选手,当属中式养生水,这其中超65%的人就是因减肥祛湿、补气血等功效而消费的。

前瞻经济学人数据显示,2022年之前的5年间,仅有4个品牌布局中式养生水,而2023年1年间就有5个品牌入局,2024年更是有至少10个新玩家加入

也是在这短短的1年时间,中国中式养生水的市场规模从1亿元飙升至4.5亿元,增长超350%,且预计将成为新茶饮乃至整个消费产业的增长点。

实际上,保健食品的零食化趋势并非中国独有。欧美、日本的功能食品早已完成从“补充营养”向“日常零食”的转化,中国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增长空间巨大。尤其在中药文化和中华饮食的语境下,零食+药膳的想象空间巨大。

一根人参能量棒、一杯温热的枸杞肉桂奶茶,亦或是阿胶咖啡液、陈皮拿铁、人参黄芪水、酵素果冻、胶原蛋白软糖等,既是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是进入社交媒体高频曝光区,成为年轻人“代餐式补身”的主流选择。

如果说中式养生是一种“慢健康”,那降糖减重药是当代年轻人更为直接的“健康急救”,更是被捧成了全球“药王”。

根据全球制药巨头诺和诺德今年一季度业绩数据,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收入约合84.84亿美元。这一数据正式超越默沙东K药(一种抗癌药),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药品。

2024年底,司美格鲁肽正式在中国上市。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药品科普到用药交流,甚至有的人打不对药品的全称,也不清楚这是一款需要医院诊断证明的处方药,依然不影响来势凶猛的流量。

打司美格鲁肽的原理,说简单点就是只需打一针就能抑制食欲,快速减重。

然而,快速掉秤的代价,是肌肉的大量流失。有研究显示,在减去的体重中,有25%—33%来自去脂体重,其中肌肉占大头。

对此,医生普遍建议注射司美格鲁肽的用户,日常要搭配高蛋白饮食与抗阻训练。而这催生出一条新型健康产业链。

在GLP-1类药物更为普遍的美国,已有不少围绕减肥针用户推出的健身课——帮助用户了解药物机制、定期身体扫描、量身定制训练方案,并成为最贴近当下的明星产品。

不仅是健身房,食品行业也在迅速跟进,GLP-1经济悄然盛行。高蛋白冰沙、小分量能量碗、高纤维低糖速食品成为新一代消费热点。

轻食能量碗受年轻人热捧

说回中国市场,虽然刚刚起步,但增长潜力巨大,互联网巨头也已开始布局GLP-1相关服务。

京东健康旗下零售平台“京东买药”在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平台上减肥类药品搜索量环比提升80%,成交额环比增长30%;有益于体重管理的营养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50%。

各路企业都来争相布局,无一不在说明市场的可观前景。摩根士丹利甚至还调高了对全球减重药市场规模的估算,预计2035年的的市场规模从1050亿美元,调高至1500亿美元。

最后,正如村上春树所说:“身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着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从血糖仪的数据流到中药理疗的草本香,这届年轻人早已开始动手,为自己的神殿添砖加瓦。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尿酸升高,不一定要用药……是真... 多学一个知识点 ——高尿酸者,如何坚持合理饮食和运动? 1.以低嘌呤饮食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
2026年征兵近视手术|参军视... 怀揣军旅梦想的青年们,是否正因为近视问题而对军旅之路望而却步?清晰的视力,不仅是保家卫国的基础条件,...
医生警告:一旦确诊糖尿病,这5...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今日大暑!暑天无病三分虚,这样... 今日大暑,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古人云,“大暑乃炎热之极也”,接下来的15天堪称...
乳腺科专家张士云:乳腺疾病比起... 在面对乳腺疾病时,很多人往往会选择吃各种补药来调理身体,但中医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补药并非万能 在...
这一个调料,导致国人死亡率全球... 68岁的李奶奶总说 “炒菜没盐没味”,每顿饭都要就着自家腌的咸菜吃,觉得这样才下饭。她平时做的菜,盐...
能源大省山西上半年累计产煤约6... 记者7月22日从山西省统计局获悉,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今年前6个月山西累计产煤65200.7万吨...
名医巧解强直之痛,中医通督有妙... 在风湿骨病诊疗领域,吴英萍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众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信赖的专家...
今日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养... 大 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
脑梗去世的人飙升!医生再三劝告...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节气养生 | 今日大暑,中医教... 大暑节气一般在“三伏天”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大暑一过,秋天就真的不远了。 大暑在五季中属长夏...
抑郁症,是阳的问题,很多人偏偏... 阳不足,抑郁生。 抑郁症,是阳的问题,可很多人偏偏朝着阴的方向折腾,结果伤到了阴,又损了阳,最后肝郁...
大暑的清补凉“方”,只“暑”于... 节 气 “倏忽温风至,炎炎大暑来。”今天我们正式迎来一年中最热、最湿的节气——大暑!三伏天也在此刻拉...
“十年体检正常”却查出晚期癌症... “每年单位体检都正常,怎么突然就晚期了?”当一位患者拿着癌症诊断书质问时,这个问题戳中了无数人的隐忧...
大暑时节,“藏”出健康安稳 (来源:震元堂) 转自:震元堂 大暑一到,就像把人扔进了蒸笼——白天太阳烤得路面发烫,晚上黏腻的热...
专家提醒:三伏天高血压调理有讲... 当三伏天的滚滚热浪席卷而来,整个世界仿佛被放进了巨大的蒸笼。高温笼罩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面临着前所未...
【节气养生】大暑已至:防暑祛湿... DASHU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时期,此时高温湿热,人体易受暑邪、湿邪侵袭,中医养生讲究“天人...
员工健康守护:5步走超实用 现在的职场人,越来越看重身体这回事儿啦!搞一套靠谱的员工健康管理,不光能让大伙儿上班更带劲,公司也能...
肿瘤科医生张涵英提醒:警惕!胆... 胆管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早期症状往往隐匿,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大增加。但其...
听力下降为什么会导致反应变慢? 听力下降导致反应变慢,主要和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受到干扰有关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