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体检正常”却查出晚期癌症?体检中心专家详解:“常规体检”的健康盲区
创始人
2025-07-22 19:09:29
0

“每年单位体检都正常,怎么突然就晚期了?”当一位患者拿着癌症诊断书质问时,这个问题戳中了无数人的隐忧。近日,“常规体检为何查不出癌症”的讨论再次升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朱艳坦言:“普通体检就像筛子,能拦住大石子,却挡不住细沙——晚期癌症的漏诊,往往源于我们对体检的‘过度期待’和‘认知偏差’。”

常规体检查不出癌症?

问题出在“筛子”和“显微镜”的区别

“单位体检套餐里有肿瘤标志物检查,为什么还会漏诊?”这是朱艳主任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她解释,普通体检的核心是“基础筛查”,就像用筛子过滤健康风险:抽血查的癌胚抗原(CEA)等指标,特异性不足,可能出现“假阳性”(指标升高却不是癌)或“假阴性”(癌症早期指标正常);超声检查能发现甲状腺、乳腺的肿块,却看不清乳腺钙化点——而这些微小钙化,恰恰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

以女性高发的乳腺癌为例,常规体检的乳腺B超就像“广角镜头”,能看到肿块和血流,但对细小钙化束手无策;这时需要“特写镜头”钼靶检查才能捕捉异常。“但很多人因钼靶检查有轻微痛感而拒绝,错失早期发现机会。”朱艳无奈地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将MR与乳腺B超结合来作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更关键的是,癌症确诊需要“进阶检查”。比如肺癌,低剂量CT能发现5毫米以下的微小结节,而常规胸片对这类早期病变的漏诊率高达70%;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依赖肠镜,但若体检套餐只含“大便潜血试验”,也可能错过肠息肉恶变的信号。遗憾的是,目前很多单位体检项目中并不含有大便潜血和肠镜检查。“留大便,做肠镜要清空肠道,比较麻烦,很多人都选择不做。”一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坦言。

单位体检的“盲区”:固定套餐难敌个体差异

“2000元的单位体检套餐,能查全肿瘤吗?”朱艳表示,可能还不是很全面。据记者了解,目前多数单位体检套餐是“大锅饭”,难以针对个人风险定制:有肺癌家族史且长期吸烟的人,可能只做了胸片而非低剂量CT;50岁以上、有肠息肉病史的人,套餐里可能没有肠镜项目;HPV筛查阴性的女性,若每年仍重复检查,反而浪费资源,不如把预算用在其他高危项目上。

朱艳遇到过一位45岁的男士,单位体检年年正常,却因便血查出晚期肠癌。“他有家族肠癌史,但单位套餐里没有肠镜,自己也没意识到需要加项。”这种“被动体检”的模式,正是漏诊的重要原因。

如果想避开癌症筛查的“坑,与其纠结“体检没用”,不如学会“精准体检”。朱艳给出实用指南:“其实,我们每个人要对体检重视、上心,最好在体检之前先填一个健康问卷,给健康风险‘画像’。体检前花5分钟填一份问卷——年龄、吸烟史、家族癌症史、是否有长期便秘/胃痛等症状,通过一些问题就能锁定高危因素。比如40岁以上+吸烟20年,肺癌风险飙升,需加做低剂量螺旋CT;直系亲属有乳腺癌,35岁后应每年做乳腺B超+钼靶;45岁以上无论男女,都该把肠镜纳入体检清单。”

据悉,现在珠江医院等机构已实现“问卷联动套餐”,手机填完问卷,医生会根据这些问卷调查的结果,推荐适合的项目,避免盲目选择。

另外,很多人拿到报告只看“未见异常”,却忽略“建议复查”。朱艳强调,异常指标需要“追踪”,比如甲状腺结节4级以上,要尽快找外科做穿刺活检;肺结节直径超过8毫米且边缘不规则,需3个月内复查CT; 而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持续关注,并且引起警惕。

据悉,现在部分体检中心已推出“报告解读服务”,用通俗语言标注风险等级,甚至直接对接专科医生——比如发现肺结节,可一键预约胸外科专家。

别只靠体检,管好“生活方式”是前提

“每年都体检,就像进了保险箱。”这种想法可谓对体检期望值太高了,以上专业人士的分析已经让我们明确任何体检都不是100%可发现重大疾病。

“我们应该把预防疾病的关卡前移。”朱艳表示,60%的慢病与生活方式相关,比体检更重要的是风险预防。“有肺癌家族史的人若能戒烟、远离二手烟,罹患肺癌的发病风险可降低50%;长期熬夜、高盐饮食的人,即便年年体检,也难挡胃癌、肝癌的侵袭。体检的终极意义,是发现风险后及时干预,比如血脂高了就调整饮食,幽门螺杆菌阳性就规范治疗,结节有变化就尽快处理。”

我们需要从“查病”到“管健康”。朱艳认为,这是体检中心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体检应从‘一次性检查’转向‘全周期管理’。比如珠江医院的个案管理师会跟踪肺结节患者,定期提醒复查、对接胸外科;对HPV阳性的女性,全程指导复查时间和治疗方案。就像给健康请了个‘管家’,不用自己琢磨下一步该做什么。”

说到底,体检不是“健康保险”,而是“风险预警器”。与其期待一张体检报告“包治百病”,不如学会用它给自己的健康“导航”——选对项目、读懂报告、及时行动,才能让癌症筛查真正发挥作用。 毕竟,对付癌症的最好办法,永远是“早发现”,而早发现的钥匙,就藏在每一次“精准体检”里。

文、图| 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马彦 伍晓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暑养生关键是“防内寒”,你做... 今天是大暑,意味着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到来了。医生提醒,在咱们梅州,大暑时节高温高湿,容易导致人体免疫...
成都普济中医杨成平:不吃早饭会... “不吃早饭容易得胆结石”,这句俗语在生活中流传甚广,让不少经常跳过早餐的人心里犯嘀咕。胆结石作为一种...
夏日生活小贴士|安全过暑假 中暑有什么表现? 中暑者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头晕头痛恶心、乏力等,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国家战...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正式开工标志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与边疆治理领域迈入了全新阶段。这项总投资约1...
天津NT检查不是B超 不要错过... 亲爱的孕妈妈们,整个孕期,宝妈要经历N多次超声检查,如: 停经后的早孕超声检查(6-9周) 孕早期胎...
原创 “... 老话讲得实在——“伏天不祛湿,一年受苦”,湿气这东西在体内扎了根,秋冬可就真成了难缠的老寒腿、酸胀腰...
唉,男人们啊~又一国产伟哥要上... 男人们,努力锻炼吧! 你看,又一款新的“国产伟哥”,出现了。 这款名为“昂伟达”的国产PDE5抑制剂...
阳泉人查出肝脏少量腹水?先弄清... 不少阳泉人在体检时发现 “肝脏少量腹水”,看到这个结果难免心头一紧。其实,少量腹水并不等同于病情严重...
南昌第五医院甲状腺科江辉主任:... 在南昌第五医院甲状腺科,有一位备受患者信赖与尊敬的专家 —— 江辉主任。他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近视了就能做近视手术吗?武汉普... 每年暑假,很多人都会选择做“近视手术”,摘掉眼镜。那么,近视手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否安全?人人都可...
三伏天,少吃西瓜黄瓜多吃它,两... 导读:每年三伏天是养生的关键时期,而在炎热的三伏天,因为天气过于炎热,让身体异常难受,此时很多人每天...
扁桃体癌放疗后耳朵听不见,能否... 扁桃体癌放疗后耳朵听不见,能否恢复听力?扁桃体癌放疗后出现的听力下降,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
原创 入... 导语:入伏后多吃这菜!补钾补铁、润肺化痰、清热去火!用来包饺子真香,鲜嫩营养正当季! 入伏,意味着一...
上海专家提出早期肺癌手术新标准...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早期肺癌根治手术的标准方式,然而这种“扫荡式”的方式会不加区分地切除无...
尿酸升高,不一定要用药……是真... 多学一个知识点 ——高尿酸者,如何坚持合理饮食和运动? 1.以低嘌呤饮食为主,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
2026年征兵近视手术|参军视... 怀揣军旅梦想的青年们,是否正因为近视问题而对军旅之路望而却步?清晰的视力,不仅是保家卫国的基础条件,...
医生警告:一旦确诊糖尿病,这5...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今日大暑!暑天无病三分虚,这样... 今日大暑,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古人云,“大暑乃炎热之极也”,接下来的15天堪称...
乳腺科专家张士云:乳腺疾病比起... 在面对乳腺疾病时,很多人往往会选择吃各种补药来调理身体,但中医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补药并非万能 在...
这一个调料,导致国人死亡率全球... 68岁的李奶奶总说 “炒菜没盐没味”,每顿饭都要就着自家腌的咸菜吃,觉得这样才下饭。她平时做的菜,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