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气
“倏忽温风至,炎炎大暑来。”今天我们正式迎来一年中最热、最湿的节气——大暑!三伏天也在此刻拉开帷幕,古人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此时湿热交加,人体健康也面临严峻考验。
别慌!今天,我们为您奉上“大暑养生全攻略”,助您清热祛湿、养足阳气,安然度过这“上蒸下煮”的三伏天!
大暑养生,
牢记四大原则
清热解暑不贪凉
大暑时节,清热解暑是首要任务。但许多人误以为解暑就是吃冰喝冷,这恰恰踏入了养生误区。中医认为“夏月伏阴在内”,人体内部阳气相对虚弱,过度贪凉会损伤脾阳,引发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
祛湿健脾是关键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大暑湿气最盛,容易困住我们的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乏力、舌苔厚腻。此时,祛湿健脾,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益气养阴不可少
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量剧增,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气伤津,让人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及时补充,益气养阴,才能维持身体平衡,元气满满!
静心养神防“心火”
夏季与心相应,暑热最易扰动心神,使人烦躁不安、失眠多梦。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是预防“心火上炎”的关键。
大暑养生实践指南
起居有常:避暑纳凉有讲究
睡眠调整:
建议晚睡早起(晚睡不超过23点,早起5-7点),顺应阳气升发。午间小憩30分钟,能养心阳、敛心气,精神一整天!
科学纳凉:
• 空调温度不低于26℃
• 避免冷风直吹后颈、腹部
• 出汗后别冲冷水澡
• 睡前用艾叶煮水泡脚(15分钟)
运动养生:和缓择时避伤津
最佳时段:晨间(6-8点)或傍晚(17-19点)较凉爽
推荐项目:
• 散步(树荫下为佳)
• 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 瑜伽、冥想
运动禁忌:避免烈日下(11-15点)剧烈运动,防止大汗伤阳。
情志调养:静心养神防“心火”
静心安神法:听舒缓音乐、练习书画、闭目冥想、阅读静心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涌泉穴3-5分钟,可滋阴降火,缓解口干舌燥、焦躁不安。
饮食调养:三豆一瓜清暑热
大暑食谱推荐
解暑三豆汤
材料:绿豆、赤小豆、黑豆各30克,冰糖适量
做法:豆类提前浸泡2小时,加水煮至软烂,加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补肾
丝瓜薏米汤
材料:丝瓜1根、薏米50克、口蘑5朵
做法:薏米先煮半小时,加入丝瓜块、口蘑片再煮15分钟
功效:清热解暑,健脾祛湿
莲子菊花茶
材料:莲子心3克、白菊花5朵
做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心降火,安神除烦
饮食禁忌:
1. 忌过量食用冰镇瓜果和冷饮
2. 忌油腻辛辣烧烤食物
3. 忌过饱,保持“七分饱”状态
4. 食物现做现吃,坚决不食隔夜菜
冬病夏治好时机
大暑正值“三伏”期间,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期,以下人群尤其适合在大暑期间进行调理:
• 呼吸系统疾病人群
• 骨关节寒湿痹痛者
• 消化系统虚寒者
• 妇科虚寒证者
• 小儿体质虚弱者
• 亚健康及阳虚体质人群
大暑虽热,却是万物生长的鼎盛时期。顺应天时,外散暑湿之邪,内守心神阳气,方能在滚烫的夏日里,寻得一份属于自己的从容与健康。记住《黄帝内经》的智慧:“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让身心与自然和谐共振,安然度过这火热的盛夏。
祝您健康度夏!
来源|吴舒怡
编辑|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