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古人云,“大暑乃炎热之极也”,接下来的15天堪称“盛夏中的盛夏”。 福州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宋立毅从中医养生、饮食调理、疾病预防等方面,教您应对暑天的“无病三分虚”。
HOT
眠食双调 补气清暑
“古人言‘眠食不服’,就是睡不好觉、吃不好饭的不舒适感,这是大暑时节鲜明的体感特征。”宋立毅介绍,随着“大暑”来临,气温高、气压低、风速小,再加上日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容易耗气伤阴,人们易发生中暑,多发心脑血管疾病等。
这一时节最佳养生之法即保证充足睡眠、做好防暑降温,辅以食疗调养,做到健脾养胃、补气清暑。
宋立毅建议,对熬夜族、日夜颠倒的人群来说,要尽量早点休息,减少夜生活,建议每天午睡半小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消暑降温的保健养生功效。
“汗为‘心之液’,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避免大量出汗,注意多补充水分,可以适当补充些淡盐水。”宋立毅介绍,如果出现大汗淋漓、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时,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者人丹等,严重的需及时就医。
注意饮食清淡,三餐均衡,饮食宜选择解暑生津、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冬菇、紫菜、丝瓜、苦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
夜宵虽美 莫过度
夏季急性胰腺炎相对比较高发。尤其是集中在聚餐、饮酒、夜宵以后。
“每年夏天都有不少人因为暴饮暴食,啤酒+撸串,诱发急性胰腺炎入院。”宋立毅介绍,在夏季,大家喜欢和朋友夜宵、撸个串、喝点啤酒,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适度,要控制暴饮暴食,尤其是避免在空腹时大量喝啤酒或者烈性酒精饮料。
如果夜宵以后出现了上腹痛、恶心、呕吐、不舒服,尤其是出现后背疼痛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简单认为是急性胃肠炎或者吃的不合适。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到医院来就诊,排除有没有急性胰腺炎的情况。同时,要注意食物卫生,减少肠道感染。
此外,不能过分贪凉。基于天人合一、阳气运行规律,此时人体阳气盛于上而虚于下,贪凉(如冰淇淋、冰西瓜)等反易出现腹痛、腹泻、发烧。谚语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值此大暑前后,宋立毅建议,不妨晨起喝一些生姜水,可起到良好保健作用。
抓住时机 趁热养生
大暑正值“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趁热养生好时机。
宋立毅建议,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对于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患者来说,三伏天中医时令外治法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受凉后容易发作或冬季反复发作的疾病,如胃痛、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咳嗽、哮喘、鼻炎、痛经、关节炎等,具有祛湿驱寒、止咳平喘、健脾益肾、疏通经络、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宋立毅同时提醒,贴敷治疗前需先进行体质辨识。患者可根据个人不同体质和疾病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宋立毅
中医经典科科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分会常务委员,福州市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访问学者,师从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教授、广东省名中医杨志敏教授,从事心内科工作20年,擅长经方辨治疑难病及急危重症。
临床专长:
急慢性心衰、高血压、冠心病、心悸、长期失眠、疲劳综合症、痛经、多汗、湿疹、不明原因发热、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头晕、慢性腹泻等疾病的诊疗。
门诊时间:
周一、周五上午,周四全天(鼓楼院区门诊5楼中医经典科诊室)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