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暑一般指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症状相对较轻。
而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属于致命性急症。
不少人会把热射病误当成普通中暑,导致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临床表现的显著区别
普通中暑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症状以全身不适和轻度功能紊乱为主,且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较轻。
体温升高但多低于40℃。
口渴、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下降。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因脱水而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心率加快,血压可正常或略低。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若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症状可在数小时内缓解,无后遗症。
热射病
热射病的症状以高热、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和多器官损伤为核心特征,病情进展迅速且凶险。
核心体温≥40℃,且常规降温措施难以快速缓解。
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烦躁不安、谵妄、抽搐、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或脑疝。
灼热,多无汗。
心率显著加快、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休克。
消化系统:黄疸、腹痛、便血。
泌尿系统:少尿或无尿。
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
热射病若不及时干预,数小时内即可因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即使幸存,也可能遗留脑损伤、肾功能不全等永久性后遗症。
处理方式与预后
普通中暑
先兆和轻症中暑的处理以快速降温、补充体液为主。
处理措施
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
用湿毛巾擦拭皮肤,或用风扇加速散热,避免强风直吹导致寒战。
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少量多次服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呕吐。
普通中暑休息1~2小时后,症状通常可明显缓解。
若体温持续升高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一般预后良好。
热射病
热射病属于急危重症,发病后需尽快采取救治措施,处理不当可致命,遵循“快速降温、器官支持、防治并发症”的原则。
处理措施
立即脱去衣物,用冰水擦拭全身,重点擦拭大血管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或用冰毯、冰袋包裹身体,同时用风扇加速散热。
目标是尽快将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
热射病的预后取决于降温速度和器官损伤程度。
若治疗延误,多器官衰竭风险将会增加,即使存活也可能遗留永久性损伤。
预防建议
在高温天气下,预防的核心在于避免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
减少高温时段户外活动,尤其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暴露于烈日下。
保持充足饮水,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液体,避免仅喝白开水导致低钠血症。
穿着宽松、透气衣物,佩戴遮阳帽、太阳镜。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应避免独居,定期监测身体状态。
从事高温作业或高强度运动时,需定时休息、降温,一旦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降温措施。
正确区分热射病与中暑,是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的前提。
对于疑似热射病患者,“时间就是生命”,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开始现场降温,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