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原本血压正常的老年朋友,也会逐渐出现高血压的问题,这种老龄化带来的高血压,往往会被很多人忽视。
邻居王大妈今年72岁了,10年前血压还完全正常,近两年参加社区老年人体检时,血压也开始出现了升高的问题,近一次体检中,她的血压达到了159/90mmHg的水平,医生建议她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她却不以为然:“我都70多了,血压高点也正常,反正没啥感觉,就不吃药了吧。”
有这种想法的老年人其实不在少数,其中也包括一些本身就有高血压问题,长期服药控制,但血压控制仍然不达标的朋友。但实际情况确实,长期的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而硬化的血管又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伤害心脏,脑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形成恶性循环。
像王大妈这种情况,她的血压已经达到了2级中度高血压的边缘,如果积极控制,可能会对心脑血管健康,肾脏健康带来全面的获益,而如果放任不管,血压还会进一步升高,甚至会诱发心梗,脑卒中等多种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老年人是不是年龄大了血压就偏高一些呢?老年人的高血压,到底控制到多少才安全呢?哪些情况,可以适当放宽老年人血压的控制目标呢?今天的这篇科普,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老年人血压高一点是正常现象?
网上经常会有一些“伪科普”,介绍多大年龄血压该是多少,而且流量还非常不错,但这样的文章带来的后果就是,会让很多老年人错误的认为:“自己的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是一种正常现象,即使超出140/90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血压也是正常的。”
血管的老化、硬化,使血流阻力增加,是老年人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的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但这并不代表这样的升高就不需要重视,不需要干预。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如果诊室测量血压超过140/90mmHg,在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等情况的前提下,就应该对升高的血压进行积极的干预控制,必要时该用药也要及时用药,千万不要觉得年龄大了,血压高点也正常。
血压高点可能没什么感觉,但高血压带来的健康危害却是不分年龄段的,对于身体各方面衰老程度更严重的老年人来说,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血管风险,往往比中青年人更大,因此,更要积极重视高血压的积极控制。
老年人高血压该控制到多少?
这个问题,在我国新发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指南中指出,65岁到79岁的老年人,其血压控制的基本目标是<140/90mmHg,而如果能够耐受,把血压控制到130/80以下则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推荐的目标值,全都是A级证据,也就是说数据来自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由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组成的荟萃分析,有明确的临床证据支持。
也就是说,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少需要把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而如果能够控制到130/80mmHg以下,还能带来进一步的心脑血管风险降低获益。
反过来思考的话,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血压超过130/80mmHg的水平,就应该予以重视,通过生活干预积极的控制升高的血压,而如果超过140/90mmHg,则更要加强血压的调理控制,必要时应该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把升高的血压控制在达标范围内。
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度放宽的3种情况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这个血压控制标准就这么死板吗?就没有情况可以适度放宽这个控制标准吗?对于老年高血压朋友的实际临床控制来说,当然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很多时候结合情况,设立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也是非常必要的,今天为大家介绍3种可以适度放宽血压控制目标的情况。
1. 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老年人
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明确指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度放宽到收缩压不高于150mmHg。在耐受的情况下,可考虑将血压控制到140mmHg以下。
高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器官储备功能普遍下降,对血压波动的耐受性更差,过于严苛的血压控制目标,会增加其低血压风险,加大跌倒、脑缺血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当然到底把血压控制的目标设置到多少,还是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其降血压干预的重点是“平稳安全”。
2. 身体衰弱或合并多种重疾的老年人
如果高血压患者虽然年龄不到80岁,但合并有严重的心衰。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肿瘤晚期等疾病时,往往预期寿命有限,这种情况下,严格控制血压,反而会加大身体的药物代谢负担和副作用风险,完全没有必要过于严苛的控制高血压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的老年人,提升生活质量,全面保障患者的舒适性是首要任务。因此,多数情况下,不必过于强调高血压的严格控制,可以将收缩压控制到160mmHg以下即可,要尽量避免过度控制血压带来的头晕,乏力,身体供血不足等情况。
3. 低血压风险高的老年人
有些老年朋友,不但有高血压的问题,同时身体对于血压的调节机能也较弱,一不小心,还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低血压会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眩晕,增加跌倒风险,甚至会导致骨折等严重伤害问题,因此在使用降压药,设立血压控制目标时也应该格外慎重,并采取个体化的降压控制目标,尽量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对于这种情况的老年朋友,在设立降压目标之前,应该了解老年人的低血压风险和情况,例如一些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问题,应了解老年人坐位、卧位。站立位不同情况下的血压,降压治疗也应更加谨慎,以患者血压不会低于安全范围为准则,设立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正确认识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目标设置能够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更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