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生育力并非随时都能进行,选择合适的时机至关重要。
在婚育年龄不断推迟的大环境中,保存生育力(冻卵),也就是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技术,在独立女性群体中热度持续攀升。
“我该冻卵吗?”“啥时候冻卵最合适?”成了女性间热议的话题。
那么如何在合适的时间有效保存生育力?
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对于女性而言,25至30岁是生育黄金年龄。然而,现代女性在这个年纪段大多刚踏入职场,无暇考虑。
目前,选择冻卵的女性主要集中在36至40岁之间,但此时卵子质量已明显下降。
35岁是卵子质量的重要转折点。
30岁以后,卵巢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弱,到了35岁之后,卵巢功能衰退速度加快,卵子出现老化、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40岁以后再怀孕生育,不仅受孕几率降低,还可能面临流产、胎儿畸形以及不孕不育等多种风险。
美穗建议,若将冻卵作为未来生育的备选方案,30 - 35岁是最佳年龄窗口。
如果已经做好当父母的准备,适龄生育是最佳选择;如果时机还不成熟,那就要未雨绸缪,在卵子“黄金年龄”段规划保存,以免日后因高龄面临卵子质量下降甚至匮乏的困境。
毕竟,我们见过太多因错过最佳时机而遭遇生育难题的案例。
能量工厂罢工
随着女性年龄增长,卵子内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DNA)含量逐渐减少,这意味着线粒体数量在降低。
线粒体是卵母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对染色体稳定和胚胎早期发育的能量供应起着关键作用。
mtDNA含量下降,可能引发胚胎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给女性生育健康带来挑战。
染色体"保护套"磨损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一个重要诱因是染色体末端的端粒蛋白结构。
随着年龄增长,端粒会逐渐缩短,这在细胞分裂时至关重要,可能导致染色体无法正常分离,引发异常。
此外,除了自然衰老,现代生活中的压力、环境污染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促使体内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加速端粒缩短。
所以,许多35岁以上女性反复流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端粒蛋白不足导致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胶水"失效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染色单体之间负责粘着与介导的蛋白质——黏着蛋白含量逐渐减少。
在染色体分裂过程中,黏着蛋白减少会使染色单体无法稳固黏附,增加染色体异常风险。
分裂"引擎"故障
年龄增长还会引发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纤维逐渐降解。纺锤体纤维是细胞分裂时的“动力引擎”,负责精确拉动染色体至细胞两极。
一旦这些纤维受损降解,就会导致染色体排列错乱、质量下降,甚至引发染色体数目异常。
25-30岁的女性:
30-35岁的女性:
35岁+的女性:
生育力是女性最珍贵的"生物资产",它会随时间自然贬值。
冻卵不是万能的,但在合适的年龄未雨绸缪,至少能为自己多留一个选择。
*科普内容不构成医疗建议,请以医生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