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头伏不补,伏天受苦”,这可不是吓唬人的!炎炎夏日,我们的身体看似热得冒火,实则阳气消耗巨大,加上贪凉吹空调、喝冷饮,体内反而容易积聚寒气。头伏时节,顺应天时,适当吃些温而不燥、能扶助阳气的“扶阳菜”,就像是给身体内部点了一盏温暖的小灯,驱散潜伏的寒湿,让气血运行通畅,才能舒舒服服、健健康康地度过这漫长的三伏天。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4样头伏时节值得多吃的“扶阳菜”和它们的家常做法,简单又美味!
一、韭菜苔——鲜嫩温阳的“起阳草”
韭菜苔就是韭菜抽出的嫩薹,比起韭菜,它的口感更鲜嫩爽脆,辛香中带着一丝清甜。它的温阳效果一点不比韭菜差,还特别适合夏天吃,能温中行气,振奋被暑热湿气困住的脾胃之气。
推荐食谱:韭菜苔炒黄蛤肉
1. 新鲜黄蛤吐沙洗净,沸水焯烫至开口,捞出取肉,汤汁留一点备用;韭菜苔洗净切寸段,蒜切片,干辣椒剪段。
2. 热锅凉油,下蒜片、干辣椒段小火煸香。倒入黄蛤肉快速翻炒几下。
3. 加入韭菜苔段,大火快速翻炒至断生。调入少许盐、一点点糖提鲜,沿锅边淋入一点点预留的蛤蜊汤汁增香。
4. 快速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蛤肉的鲜甜配上韭菜苔的辛香,开胃又温阳!
二、茴香菜——香气独特的“暖胃菜”
茴香菜带着一股独特的、类似八角的浓郁香气,性温味辛,特别擅长温暖我们的中焦脾胃,散寒止痛。夏天常吃冷食冷饮,肚子容易受凉不舒服,或者胃口差,吃点茴香菜就很好。
推荐食谱:茴香菜拌杏仁
1. 新鲜茴香菜摘去老梗,洗净,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捞出沥干切碎。
2. 生杏仁(或市售五香杏仁)洗净,冷水下锅,加入1颗八角、一小块桂皮、少许盐,煮开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至熟软(或直接买熟的五香杏仁)。
3. 煮好的杏仁捞出沥干水分(若是熟杏仁可直接用)。将切碎的茴香菜和杏仁放入大碗中。
4. 加入少许盐、几滴香油、一点点香醋(可选),充分拌匀即可。茴香的特殊香气与五香杏仁的醇厚相得益彰,清爽又暖胃。
三、紫苏叶——解表散寒的“天然香草”
紫苏叶颜色漂亮,气味芳香独特,性温味辛。它最厉害的本事就是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夏天吹多了空调受了点凉,或者吃了生冷海鲜后怕寒凉,紫苏叶就是天然的“暖宝宝”。
推荐食谱:紫苏叶炒黄瓜片
1. 新鲜紫苏叶洗净,沥干水分;黄瓜洗净斜切成薄片;小米辣切圈,蒜切片。
2. 热锅放油,下蒜片、小米辣圈爆出香味。倒入黄瓜片,大火快速翻炒至稍微变软。
3. 加入紫苏叶,继续快速翻炒至紫苏叶变软出香。调入适量盐、少许生抽提味。
4. 翻炒均匀即可出锅。黄瓜的清爽脆嫩裹挟着紫苏的奇香和辣椒的热烈,是伏天里醒神开胃的小炒。
四、生姜——驱寒发汗的“百搭之王”
生姜性温味辛,是公认的“驱寒圣品”,能温中散寒、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夏天吃姜,能帮助身体把体内的寒气、湿气通过发汗排出去,“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老话,道理就在于此。仔姜(嫩姜)口感更脆嫩,辣味温和,更适合夏天凉拌或快炒。
推荐食谱:仔姜鸭
1. 鸭腿或鸭胸肉斩小块,冷水下锅,加料酒、姜片焯水去腥,捞出沥干;仔姜洗净切薄片或细丝,蒜拍碎,小米辣切圈,青蒜苗切段。
2. 热锅放稍多一点的油,下鸭块煸炒至表皮微黄、出油。加入蒜、小米辣圈、一小撮花椒(可选)爆香。
3. 烹入料酒、生抽、少许老抽上色,翻炒均匀。加入仔姜片,翻炒出香味。
4. 加入适量热水(或啤酒)没过鸭块,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焖煮20-30分钟至鸭肉软烂。期间尝味,可加适量盐、糖调整。
5. 汤汁收浓后,撒入青蒜苗段,翻炒几下即可出锅。鸭肉香浓软烂,仔姜的辛辣完美融入,温补驱寒,是伏天一道硬菜!
小贴士: 这4种“扶阳菜”性质偏温,体质本身非常燥热、容易上火的朋友,食用时要适量,或者搭配一些凉性食材(如黄瓜、冬瓜等)平衡一下。食材尽量选择新鲜应季的,效果和风味都更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