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忠告:每天喝点酒的高血压患者,临近60岁,大多是3个结局
创始人
2025-07-14 23:10:34
0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日子过得快,不知不觉人就临近60岁。有的人习惯早睡,有的人忙着养花,也有一批人几十年坚持一个习惯——每天喝点酒。

不多,就一杯。有的图口感,有的为助眠,有的说解压。看起来谁也没因此出过事,但如果高血压也搭在一起,麻烦可能早就埋下了。

临床上一直有种争议,高血压患者能不能喝酒?不少人认为,只要不喝多,不会出大问题。

但研究数据越来越多地揭示一个趋势,长期饮酒的高血压人群,在年近60岁时,常常走向三种结局,不提前干预,很难避开。

第一种情况,血管出问题了。这里不是说狭窄、堵塞那种终点式病变,而是指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开始。

饮酒会短暂扩张血管、让人感觉放松,但它也同时激活交感神经,使得血压不稳定。

稳定性被打破之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速度加快,长期以往,动脉硬化就来了。

长期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0g、但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男性,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不饮酒者高出19%。别看只是壁变厚,这其实已经是硬化前期的生理表现。

更严重的,是血压波动幅度大,全天平均高压可能差不多,但晨起或夜间突然飙升。

医学上叫“非杓型血压”,而这种血压形态,是脑卒中、心肌梗死的独立高风险因素。

波动不大时,普通家用血压计看不出来,但器官早已在慢慢承受冲击。

60岁,是很多人第一次因为脑出血住院的年龄。没有预兆,是被动脉的一次小破裂带走的结果,而那根血管也许在30岁时已经开始慢慢变脆,只是没人察觉。

第二种情况,是心肌结构改变。有不少人血压控制看着挺好,药也按时吃,怎么会心衰

其实慢性酒精摄入会导致左心室重构,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尤其对高血压人群来说,心脏本来已经处在代偿状态,酒精再刺激,等于是双重打击。

瑞典卡洛林斯卡大学对4875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12年追踪,发现每日饮酒者在10年内出现射血分数下降的概率,比不饮酒者高出36%,其中以男性为主。

这还不算房颤。酒精会影响心脏电传导系统,诱发心律不齐,尤其在入睡前血压下降、血管舒张时,更容易触发心房颤动

很多人凌晨心悸、早上头昏,以为是没睡好,其实是夜里出现了不稳定电活动。

房颤本身不致命,但它造成心室快速跳动,使心脏供血效率下降,还可能让血液在心房中形成血栓,下一步就可能是脑栓塞。

60岁前后,是房颤发病高峰,而那些人常常都有长期喝酒的背景。

第三种情况,是肾功能下降速度加快。这点常常被忽视。高血压本身就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而酒精代谢会产生大量乙醛和酸性中间产物,需要肾脏排出。

长期反复刺激,会加速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一项针对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社区队列分析显示,在持续10年饮酒的高血压患者中,有33%在60岁前GFR降至60以下,进入慢性肾病分期,而不饮酒组仅为14%。

这不是偶然,是生理负荷累计到一定程度后的表现。

更诡异的是,酒精摄入会抑制抗利尿激素,使得身体排水能力混乱,部分人尿频、夜尿增多,造成钠、钾电解质紊乱,再进一步加剧肾单位负担。

很多人以为是年纪大了肾功能“自然下降”,其实是高血压+饮酒双重叠加下的加速过程。中年开始GFR每年下降超过1.5ml/min,就已经不是正常老化,是病理过程了。

这里得打破一个误区:轻度饮酒有保护作用。这种说法来自部分研究,但那是对低风险人群而言,高血压人群并不在其中。

尤其是在中国,肝酶代谢能力、高盐饮食背景、运动量少这三点,决定了“每天小酌有益”的结论根本不适用于高血压群体。

甚至在基因层面,ALDH2酶缺陷型在东亚人群中占比近40%,代谢酒精效率比欧美低太多,即使少量摄入,对心脑肾系统仍有显著负面影响。

很多人喝的不止酒,还吃得咸、动得少、晚睡、焦虑,这些因素会相互放大。单看喝酒的伤害不大,但在一整个生活方式结构中,酒常常是破坏节律的第一步。

酒精让人心率升高、睡眠变浅、食欲增加,接着影响内分泌血糖、血脂……这一连串的改变,没有哪一项是孤立发生的。

60岁这道坎,不是突然来的,而是过去40年生活方式累积的结算点。

那问题来了,如果有人高血压、控制得不错,每天就喝一两口,不想戒,有没有相对更安全的做法?

有。不是鼓励喝酒,而是提供机制上的调节方式。首先,控制总量,饮酒总量不应超过每日15g酒精,约等于啤酒一小罐或白酒15ml。

超出这个量,风险指数成倍上升。第二,不要空腹喝,不要在晚上9点后喝,避免影响夜间血压节律和睡眠深度。

第三,尽量不混饮,不与药物同时服用,有些降压药(如利血平、硝苯地平类)与酒精相互作用会放大副作用。第四,喝酒当天要补充钾、镁,防止电解质紊乱

更关键的是,在有喝酒习惯的人群中,更要定期查三个指标:24小时动态血压、尿白蛋白和心电图。

这三项能提示血压控制的波动性、肾功能早期改变和心脏电活动状态,发现问题比靠症状更早。那些觉得自己“没不舒服”的人,其实往往错过了最容易逆转的阶段。

如果真要说喝酒和高血压共存,代价是啥?其实是把本可以平稳度过的60岁,变成了一个多器官退化启动点。

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多病共存”,药越吃越多,精力越差,社交也被打断。不是酒坏了人,是生活方式配合不好,把本来可控的慢病推向了加速器

如果有人过去几十年都有饮酒习惯,60岁前突然完全戒掉,会不会反而更危险?

如果是重度饮酒者,突然完全戒断,确实可能引起戒断反应,如心率异常、血压波动、焦虑、失眠,严重时甚至癫痫。

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饮酒量,而不是骤然断掉。

如果只是轻度饮酒者,戒酒不会带来明显生理反应,反而会让血压更稳定、心率变慢、肾功能负担减轻。

从数据上看,戒酒后6~8周内,高血压人群的收缩压平均可下降4~7mmHg,这是很多药物都达不到的效果。

更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反应。一些人把喝酒当作情绪出口、社交工具,断掉后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或失落感。

这时候,如果没有替代方式,容易转向暴饮暴食、失眠、焦虑,这反而影响更大。

所以答案不是“一刀切”,而是“替代+监测+渐进”。戒酒是方向,但方法要对,不然容易反弹或出现新的代偿性问题。

关键是认清一个事实:酒精对高血压患者并不“中立”,哪怕是“每天喝一点”,它也在一点点改变血管状态、神经兴奋性和内脏代谢。

早点看清这个规律,才有机会选择不走向那三个结局中的任何一个。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董宗美,唐诗,娄培安,等.酒精依赖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08):746-75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集采开标:血透市场迎新一轮降价... 来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唐唯珂 编辑/季媛媛 血透市场新一轮降价...
【地评线】彩云网评:“不爱上班... 来源:云南网 医院以专业姿态为其正名,等于给职场心理问题贴上“可治疗”标签,标志着社会对职场人精神困...
张军主任谈下肢静脉曲张放血疗法... 孙阿姨是山东枣庄人,今年64岁,这段时间因为腿疼得厉害,连孙子也带不了,慕名来到济南显微外科医院找血...
原创 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
伤寒论名家解读汇编——第50条 第50条: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一图解码:镁信健康赴港IPO ... 6月30日,镁信健康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主板挂牌上市;由高盛、中金公司和汇丰担任联席保荐人。...
吸烟的甲状腺患者,这些风险翻倍... 点燃一支香烟,您或许知道它伤害肺部,却未必想到,那一缕青烟正悄然侵蚀着您颈间那个蝴蝶状的腺体——甲状...
西安甲康:甲亢患者饮食禁忌大全... 甲亢会使人体氧化过程加速,代谢率增高。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甲亢的发病率呈...
原创 世... 文、编辑|诺斯罗普的笔记 1981年的美国洛杉矶,出现了一大批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
原创 体... 医生,我最近一段时间,牙齿总是出血,口腔也感觉非常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呢?45岁的邓先生来到医院就诊...
吕梁健康科普:乙肝抗原阳性是什... 拿到体检报告,看到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的字样,很多吕梁人会瞬间慌神:这是不是意味着得了乙肝?太原...
中老年人平日里若是能够坚持这3... 在我们生活中,长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身...
他汀吃几年,总胆红素一直偏高,... 在前面介绍他汀合理用药知识的文章后台,发现有读者朋友留言,询问吃他汀后,总胆红素升高的问题。例如有位...
“伏前不吃酸,伏后走不稳”,从... 眼瞅着入伏的脚步越来越近,这天儿是一天比一天闷热。咱们中老年朋友啊,最怕的就是三伏天的“湿邪暑毒”缠...
医生忠告:每天喝点酒的高血压患...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日子过...
“节气养生课堂” | 小暑养生... 为弘扬中医养生文化,进一步提升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7月8日,由石屏县文明办组织,石屏县卫健局、石屏县...
酒精与肝脏的恩怨情仇! 一人我饮酒醉 醉后肝脏遭老罪 一、饮酒对肝脏的伤害 肝脏是人体最大消化腺。酒精(乙醇)入体后,约...
“血稠”妙方,只需两味药,实惠... 在现在这个幸福时代,血稠的人数确实越来越多。血稠时间一长,问题就会找上门来,就比如高血压、脑卒中(俗...
丝瓜的“死对头”,医生提醒:二... 一到三伏天,丝瓜就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清炒丝瓜、丝瓜蛋汤、蒜蓉丝瓜……鲜嫩爽口,还能清热解暑。...
原创 告... # 人体阴虚与阳损:中医视角下的养生智慧 宝子们,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听到 “阴虚”“阳虚” 这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