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介绍他汀合理用药知识的文章后台,发现有读者朋友留言,询问吃他汀后,总胆红素升高的问题。例如有位读者朋友留言问:
我服用瑞舒伐他汀几年了,总胆红素一直轻度升高,需要换成什么药呢?
对于长期服用他汀的朋友们来说,这个问题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首先,对于长期吃他汀导致的总胆红素升高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2大类,一类是转氨酶升高合并总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另一类是转氨酶不高,但总胆红素升高的问题。对于这两种情况,今天用一篇文章为大家分析明白。
转氨酶升高合并总胆红素升高
实际上,不管是转氨酶指标,还是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都是指征肝脏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服用他汀可能带来肝脏副作用,就有可能带来这些指标的升高。
大多数的他汀类药物,都经过肝脏代谢,在代谢过程中,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能会对部分不耐受的患者带来肝细胞异常免疫反应,从而损伤肝细胞。肝细胞受损时,其对于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能力也就会随之下降,甚至可能会引发胆汁淤积的问题。
胆汁淤积会使胆红素的排泄受阻,逆流入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也会出现显著的升高。
这种情况的胆红素升高,往往是用药者的转氨酶升高,同时伴有胆红素升高的问题。如果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上,或者转氨酶已经出现升高,合并总胆红素水平超出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2mg/dL),都应该立即停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保肝治疗和转氨酶监测,在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合理调整他汀用药剂量或类型,并进一步做好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的监测。
转氨酶不高,但总胆红素升高
相信提问的这位读者朋友,就属于这样的情况,而相比转氨酶升高合并胆红素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目前没有明确的停药建议,往往更让人纠结困惑。
说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了解肝脏中负责胆红素代谢的一个重要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简称UGT1A1),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对这个酶的活性造成抑制,从而减少了非结合胆红素向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导致血液中非结合性胆红素的比例增加,同样也会表现为胆红素升高的情况,但通常不会伴有转氨酶升高的情况。
从相关研究数据来看,对UGT1A1这个胆红素代谢酶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药物,氟伐他汀也被发现对这个酶也有潜在的抑制作用,而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汀则对UGT1A1酶的抑制作用较弱。一般情况下,如果服用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出现总胆红素升高的情况,换服瑞舒伐他汀是临床上的常见选择。
但提问题的这位朋友,吃的本来就是瑞舒伐他汀,怎么也出现了总胆红素升高的问题呢?别着急,我们接着往下谈——
刚才我们提到的UGT1A1这个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其活性也会存在很大差异,有一种非常常见的良性遗传性疾病问题,就是UGT1A1酶活性低的情况,医学上把这种遗传性问题叫做“吉尔伯特综合征”。
存在这种遗传性疾病问题的朋友,也完全不必过分担心,这种处理胆红素关键酶活性偏低的“体质”,在正常情况下,也不会让我们的胆红素水平超标。
服用瑞舒伐他汀等药物时,虽然此类药物对UGT1A1酶的影响相对较弱,但在本身就活动较低的吉尔伯特综合征患者身上,轻度的抑制与活性本身就偏低的双重影响叠加,就可能会导致总胆红素水平的轻度升高,这种升高往往会突破正常值的上限,但升高幅度并不大,更不会伴随转氨酶的升高。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的朋友来说,首先没有出现转氨酶的升高,说明吃他汀没有对肝细胞造成不耐受的损伤问题,而轻度总胆红素升高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天生相关代谢酶活性偏低加药物轻度影响所导致,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也不必停药。
由于瑞舒伐他汀本身就是影响较小的药物了,如果降脂效果良好而且达标,也没有必要换服其他的他汀类药物,如果目前的用药方案,血脂控制的值非常低,远低于达标值,可以考虑减低剂量,进一步减少瑞舒伐他汀对总胆红素的影响。
有些朋友担心这种单纯的轻度总胆红素水平升高,长期下来会增加肝脏健康风险,实际上这种担心也大可不必,这种不伴有转氨酶升高的轻度总胆红素升高是一种良性状况,长期下来也不会促进肝脏出现硬化,肝功能受损等问题,完全不必因此过度焦虑。
除了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减低用药剂量以外,对于存在这种情况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加注意,尽量避免熬夜、脱水,长时间进食,过量饮酒等影响肝脏健康和总胆红素水平的不良生活因素影响,能够有助于将胆红素控制在更平稳健康的状态。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解读读者朋友们的困惑能够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更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