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我的右胳膊抖得厉害,还有头晕、流鼻血……”“小朋友,别害怕,让叔叔给你检查一下。”记者在叶县夏李乡卫生院内科诊室采访时,村民李某因为孩子出现眩晕、流鼻血等症状,便带着孩子来卫生院就诊。根据患儿的情况,该科医生周书鹏及时为患儿进行了对症治疗。10分钟后,患儿的症状明显缓解。
医务人员正在为患者检查身体
据孩子的家长李某介绍,他正在家中做午饭时,突然接到孩子辅导班老师的电话,“孩子在课堂上突然出现流鼻血、眩晕”。放下电话,李某骑着三轮车往辅导班赶去。接到孩子,李某没有片刻停留,直接来到离家最近的夏李乡卫生院就诊。周书鹏安抚孩子的情绪后做了相关检查,“不用担心,孩子没有大碍,主要是上火引起的流鼻血,孩子因为紧张导致眩晕、胳膊抖动等症状,我给他做一下治疗,开点儿药”。由于周书鹏的悉心照料,患儿的情况逐渐好转。
周书鹏说:“我是一位全科医生,在基层坐诊,不仅要进行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对于疑难杂症也要有所涉猎。多年来,叶县夏李乡卫生院没有治疗疼痛的专科医生,出现治疗不了的情况,我们就推荐患者去上级医院。”
长期以来,叶县夏李乡卫生院没有专业中医师坐诊,只能依靠内科医生开西药输液,辅以有限的理疗手段。为改变中医科“有科室、无骨干”的困境,2024年9月,叶县夏李乡卫生院院长王奇超根据实际情况,选派业务骨干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修,切实提升对常见疼痛性疾病的中医诊疗能力。
“在基层,群众对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疗法需求迫切,过去苦于专业人才短缺,无法提供规范服务。”王奇超坦言:“此次下决心派业务骨干出去学习,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把中医药服务短板补起来。”该医师此次进修聚焦疼痛性疾病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系统学习针灸、正骨、康复、疼痛等。学成归来后,叶县夏李乡卫生院中医科将彻底结束“无专业中医师”的历史,逐步建立起以中医为主导的疼痛诊疗单元,让群众无须四处奔波即可获得规范、有效的中医治疗。
叶县夏李乡卫生院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重新组建中医门诊,成立中医馆,由医生李帅通担任科室负责人,其他门诊医生积极协助中医馆开展工作;开展了理疗、按摩、拔罐、推拿、针灸、熏蒸、小针刀、贴敷等中医药诊疗技术,疼痛患者可以得到专业的中医治疗。此举标志着该卫生院在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上迈出了突破性一步。
为了解决基层患者“看中医难、止疼痛更难”的问题,王奇超带领干部职工转变发展思路,将“做强中医科,破解基层疼痛难题”确立为卫生院发展的战略支点。把中医这块“短板”锻造成服务基层的“长板”。这不仅是单一科室的崛起,更是乡镇卫生院响应国家号召、优化服务结构、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的生动实践。
王奇超说,下一步该院将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引进更多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比如面神经麻痹中医治疗、偏瘫后遗症中医理疗康复、皮下埋线减肥等,满足更多患者的就诊需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通讯员 王 倩 程小可 张 娟)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