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孕过程中,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不少夫妻都会面临子宫内膜过薄这一难题,它常常成为受孕路上的“绊脚石”。
从中医角度来看,薄型子宫内膜与“月经后期”“闭经”“月经量少”“不孕症”等病症有着紧密联系。
中医认为,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生,根源在于各类疾病损伤肾气,致使冲任二脉受损。冲任血海空虚,机体就会变得羸弱;肾脏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受阻,虚与瘀相互交织,最终引发“薄型子宫内膜”。
具体来说,有两种病理表现。
一是瘀血阻滞,离经之血积聚在胞宫,久久不散,瘀阻胞络。瘀血不去,新血难生,瘀滞情况愈发严重,此时内膜薄且状态不佳,内膜及膜下血流明显减少。
二是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冲任二脉气血亏损,新血无法正常生成,虚弱症状更为突出。表现为内膜薄且经血量明显减少,以虚弱为主要特征。
针对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中医注重“虚”与“瘀”的分类施治。对于虚证患者,像因多次人流、清宫术、宫腔手术导致内膜变薄的情况,可采用卷柏丸加减基础方。
此方出自《太平圣惠方》,由卷柏、当归、熟地黄、柏子仁、白薇、川断、丹参、肉桂、吴茱萸、甘草等药物组成。该方已排除孕妇禁忌药物,医生可根据患者瘀血程度及兼夹证进行灵活加减。
当虚证症状重于瘀血时,治疗应以扶正为主。像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IVF移植失败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常伴有卵泡发育不良,这是肾阴癸水不足的表现。
此时可选用安荣汤,(《医学正传》)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阿胶珠、香附子、白术、黄芩、砂仁、桑寄生。
医生可根据患者肝、脾、肾三脏的虚损情况进行加减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子宫内膜的生长主要在月经后期,而在其他月经分期,应按照相应疾病的分期论治方法进行治疗。中医通过这些百年古方的灵活运用,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