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时间:8月9日-10日上海
形式:学习+机构参访+专病中心建设方案咨询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了解详情】
睡眠、饮食、运动、良好的心情被称为四大健康基石。作为占据总生命时长约1/3的睡眠活动,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睡觉中度过,然而,现代生活压力下,良好优质的睡眠却正在成为稀缺品。据《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18岁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高达48.5%;另一份研究表示93.8%的患者未得到专业医疗服务。
“以上海为例,从大城市的角度来说,失眠人群大部分具有三高属性——高学历、高收入、高压力,这部分人群占比70%以上。”6月22日,由看医界主办的2025特色专病中心建设实战训练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的100余名医院管理者走进上海冬雷脑科医院。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首席执行官董法廷介绍,睡眠管理已成为大健康与医疗机构最迫切的健康服务。
睡眠医学的前世今生
在国际上,睡眠医学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立学科,自1953年,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首次发现快速眼动睡眠(REM),现代睡眠研究的序幕被揭开,1975年,国际睡眠研究学会(World Sleep Society)成立,标志着睡眠医学从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中独立出来。
如今,睡眠医学融合了神经学、呼吸科、精神科、心理学、儿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关于睡眠障碍的诸多症状,也已纳入常规医学范畴。同时,国际睡眠医学已高度商业化与标准化,形成包括设备厂商、家庭睡眠检测系统、睡眠医学保险支付路径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而在国内,2015年至今,睡眠医学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公众健康意识觉醒与市场关注度提升,睡眠医学快速“出圈”,被纳入多个城市重点建设专科,而且睡眠中心建设从大型公立医院向康复医院、民营医院、医养机构延伸,数字化、智能化睡眠监测技术迅速兴起,AI判图、便携设备、远程监测等进入临床实际应用。
一线干预手段目前面临困境
董法廷介绍,目前,公众对失眠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将其作为疾病的认识,认为医疗方法只有安眠药。但实际上,认知行为疗法(CBTI,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在睡眠医学中被广泛认为是治疗慢性失眠的一线干预手段,是当前国际上循证医学支持最充分、有效率最高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但目前一方面专业人才短缺,且由于花费较高,治疗师有限,地区限制等因素,导致能接受CBTI治疗的患者有限。
同时,在传统临床路径和医保体系下,CBTI疗法往往难以落地。董法廷表示,必须跳出原有医疗体系的框架,把它作为一个“院前-院后”健康管理项目来设计,建立独立的收费模式和服务体系。
“从一开始,医生集团的‘基因’就是合作——不仅输出技术、输出模式,还包括人才的培养与带教。时至今日,除了传统的医生带教和人才输出,冬雷脑科还在远程会诊、专病中心建设等多个方向上,为更多医院提供经验与实践方案。”董法廷以睡眠医学中心为例,介绍了冬雷脑科率先建立的一整套系统化、可视化、专业化的路径与解决方案。
参访上海冬雷脑科睡眠医学中心
探索可复制的专病中心建设模式
作为专家办医的探索者,宋冬雷教授曾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医疗团队负责人。2015年9月,宋冬雷离开体制,创立了中国首个脑科医生集团——冬雷脑科医生集团(BDG)。2019年10月,由冬雷脑科医生集团(BDG)自主设计的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开诊。
上海冬雷脑科医院作为由国内知名专家领衔打造的大型专科医院,2021年3月,医院一站式睡眠医学中心正式揭牌,依托于医院专业灵活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坚实的脑专科技术力量、先进的监测诊疗设备,睡眠医学中心将从患者的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出发,提供测试、初筛、诊断、治疗、随访、康复等全系统流程化的睡眠健康管理服务,以深入解决患者的睡眠隐痛。
同时,睡眠医学中心还有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精神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坐诊,为患者解决不同种类的睡眠障碍疾病。
经历4年多的探索,冬雷脑科睡眠医学中心围绕着提升大众对失眠的科学认知,推动CBTI(认知行为干预)成为失眠管理的主流方法,并将其落地到真正可用、可感知、可持续的服务中去。
就在今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天,知名酒店集团一华住集团旗下华住会邀请上海冬雷脑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团队担任“华住会生活”睡眠研究专家顾问团。双方携手持续深化在睡眠健康领域的探索,共同为社会大众创造美好睡眠旅程。
目前,睡眠医学中心联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成立了国内首个睡眠健康管理培训基地,推动行业标准化,同时也深入与社区和企业开展科普筛查,将服务场景从医院延伸至公众生活场景,构建起预防-干预-康复的闭环。
“睡眠医学中心汇聚多学科睡眠专家团——包括睡眠医学专家、睡眠管理师、心理学家及行为疗法专家,依托权威科研成果和科学标准化流程,提供高度个性化的睡眠管理方案。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保险公司及科技企业与我们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睡眠健康管理生态;为合作伙伴提供专业培训、技术输出与运营支持,实现资源共享与价值共创。”在活动现场,董法廷向参与活动的全国院长伸出了合作橄榄枝。(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