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请收好这份节气“收”“藏”秘籍 | 杏林之声
创始人
2025-09-22 22:11:27
0

秋分养生

请收好这份节气

“收”“藏”秘籍

秋分有话说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一天,刚好在秋季的90天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从中医视角看,秋分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状态也需随之调整,核心在于“收敛养藏”——既要防秋燥伤津,也要护阳气内敛,更要调和脾胃,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基础。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份贴合秋分节气的中医养生方案,从日常可饮的中药茶饮、暖心暖胃的药膳,到随手可按的养生穴位,用简单的方法,养出秋冬好状态。

Part.01

中药茶饮

秋分时节,“燥邪”最易侵袭人体,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咽喉不适等症状。此时的“燥”以“凉燥”为主,兼具秋凉之气,因此茶饮需兼顾“润燥”与“温养”,避免饮用过于寒凉的饮品损伤阳气。

麦冬玉竹茶

配方麦冬10g、玉竹10g、陈皮5g、冰糖适量

做法将麦冬、玉竹、陈皮洗净,放入养生壶中,加800ml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加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防秋燥

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玉竹可滋阴润燥、养胃生津,二者搭配,既能缓解口干、咽痒、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又能滋养脾胃;加入少量陈皮理气健脾,可避免滋阴药材过于滋腻,适合大多数人日常饮用。

黄芪红枣茶

配方黄芪10g、红枣5颗(去核)、枸杞5g、生姜1片

做法红枣去核(避免上火),与黄芪、枸杞、生姜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功效:益气固表、防秋凉

秋分后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易受凉感冒。黄芪能益气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频率;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搭配生姜温散寒气,适合气虚、怕冷、易疲劳的人群。

Part.02

节气药膳

中医认为,“秋属金,与肺相应”,秋分养生需重点养肺;同时“脾为后天之本”,秋季脾胃功能易减弱,需兼顾健脾。以下两款药膳,食材常见、做法简单,兼顾美味与养生。

百合山药莲子粥

食材:干百合15g、莲子15g(去芯)、山药200g(新鲜)、大米100g、小米50g、红枣3颗、桂圆2颗(可选)

做法:1.干百合、莲子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钟,大米、小米洗净备用;2.新鲜山药去皮,切滚刀块(避免氧化变黑,可泡在清水中); 3.锅中加足量清水,放入大米、小米,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4. 加入百合、莲子、红枣、桂圆,继续煮15分钟;5.最后放入山药块,煮10分钟至山药软烂、粥体浓稠即可。

功效:健脾益肺,安神助眠

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莲子健脾止泻、益肾固涩,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三者搭配谷物,既能滋养肺脾,缓解秋季干咳、食欲不振,又能改善因秋燥引起的失眠、心烦,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

沙参玉竹炖瘦肉

食材:瘦肉200g、沙参10g、玉竹10g、麦冬8g、百合8g、生姜2片、葱段适量、盐少许

做法:1.瘦肉洗净,切成小块,冷水下锅,加姜片、葱段,煮沸撇去浮沫,捞出用温水洗净;2.沙参、玉竹、麦冬、百合洗净,用清水浸泡10分钟;3.将瘦肉、泡好的药材、剩余姜片一同放入炖盅,加足量清水(没过食材); 4.蒸锅加水煮沸,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1.5小时;5.出锅前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滋养五脏

这道药膳是秋季滋阴润燥的经典方,沙参、玉竹、麦冬均为滋阴养肺的佳品,搭配瘦肉补充蛋白质,既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皮肤干燥,又能滋养五脏、增强体力,适合阴虚体质(常感口干、手心脚心发热)人群。

Part.03

养生穴位

穴位按摩无需额外花费,利用碎片化时间即可操作,能有效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秋分时节的常见不适。

01

太渊穴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伸手,掌心向上,腕横纹外侧能摸到动脉跳动的地方)。

方法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1~2次,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

功效补肺益气,缓解咳嗽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能汇聚肺经元气,起到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的作用。秋分后若常感干咳、气短、咽喉不适,按揉此穴可有效缓解。

02

三阴交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约4指宽),胫骨内侧缘后际。

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垂直按压,每次按压3分钟,左右腿交替进行,每天1次。

功效健脾益肾、调和阴阳

三阴交穴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穴,能同时调理脾、肝、肾三脏。秋分后按揉此穴,既能健脾养胃,改善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又能益肾滋阴,缓解因阴虚引起的失眠、口干,还能调和阴阳,增强机体抵抗力。

03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约4指宽),胫骨前肌的外缘(屈膝,膝盖下方凹陷处向下四指,摸到小腿外侧的肌肉边缘)。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或用拳头轻轻敲打,每次5~10分钟,每天1次,按揉至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温中健脾,增强体质

足三里穴被誉为“养生第一穴”,是胃经的“合穴”,能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增强体质。秋分后脾胃功能减弱,常按此穴可改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问题,还能提高免疫力,减少秋冬季节感冒的频率。

一杯茶饮

一碗热粥

穴位按揉

顺应时节规律

能让身体在阴阳转换中保持平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熬... 大家好,我是鹏哥,每天坚持分享各种护肤品知识,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如果你希望看到哪些护肤品,可以在我...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医生苦... 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尽管大家对这个疾病早有耳闻,甚至不少人心里也有一些警惕...
祛湿不局限:4个对症中成药,针... 在中医理论中,“湿邪”是引发身体不适的常见病因,且根据兼夹邪气不同,可分为“单纯湿气”“湿热”“痰湿...
零容忍!国家医保局公布7起个人...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7起个人欺诈骗保典型案例。据介绍,国家医疗保障局在今年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
男人真的很爱你,不是说情话,不...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的世界,因为你出现,从此灿烂无限;但,也因为你的存在,他变得不再...
【中医话养生】节气篇——秋分:... 金色秋分 风清露冷常相伴 凉蟾光满 桂花飘香远银杏黄 怎一个秋天好风光 何为秋分 《春秋繁露》...
【健康科普】科学防流感 健康不... 随着季节交替,天气渐凉,流感病毒也悄悄活跃起来。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那样“温和”,它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
科思妈妈育儿园:网络时代儿童短... 网络时代,怎样引导儿童正确使用短视频 APP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短视频凭借其便捷性、趣味性...
科技如何重塑患者体验,揭示医疗... 引言: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就医旅程 你是否曾在医院里感到迷茫、无助?想象一下,如果科技能为你铺平整个就...
正式公示!又一所直辖市医学院来... 精彩活动 时间:12月13日-14日上海 形式:会前训练营+品牌会议+展位交流 【点击蓝色项目名称...
秋分养生,请收好这份节气“收”... 秋分养生 请收好这份节气 “收”“藏”秘籍 秋分有话说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
糖友并发症调理指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前者易导致肾功能减退,后者常引发肢体麻木...
男性过了35岁精子质量就会下降... 看一个男性是否处于最佳生育年龄,除了要看身体素质、体力等原因外,其精子质量也是一个关键。那男性的精子...
儿童湿疹新选择:非类固醇鲁索利... 近日,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了鲁索利尼克霜(1.5%),为2岁及以上的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非类固醇治疗选择...
腰痛、排尿痛别硬扛!警惕肾结石... 肾结石与膀胱结石是泌尿外科高发疾病,我国成年人肾结石患病率约 5%-10%,膀胱结石患病率约 3%-...
邵江:以国际视野助力血管外科领... 在国内血管外科领域,北京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邵江凭借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沉淀,成为了行业内公认的技...
医生提醒:胃很怕的3个习惯,很...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对健康的关注已经逐渐放在了次要位置。尤其是胃部健康,许多人...
今年秋分呈现“燥湿交织”特点 ...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 9月2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黄欲晓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
原创 4... 65岁的赵大妈自从五年前做过甲状腺癌手术后,她就特别注重饮食健康,每天雷打不动要吃一根香蕉。香蕉软糯...
原创 医... “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的陈旧观念早已淡出人们视野,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养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