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多系统萎缩:一种隐匿进展的神经系统疾病
创始人
2025-08-31 10:39:46
0

在日常生活中,若有人出现走路不稳、手脚僵硬、排尿困难等多种症状,且这些症状逐渐加重,或许并非单一健康问题所致,而是可能患上了 “多系统萎缩”。作为一种罕见却严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系统萎缩因症状复杂且易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了解这种疾病的特点与影响,对患者及时识别病情、获得针对性照护意义重大。

多系统萎缩的核心特征是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同时出现退行性病变,主要累及锥体外系、自主神经系统和小脑系统,进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根据症状表现的侧重不同,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多系统萎缩 - P 型” 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要特征,患者会出现肢体僵硬、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等表现,与帕金森病症状相似,但对常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反应较差;“多系统萎缩 - C 型” 则以小脑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走路摇晃不稳、动作协调性差、说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等。无论哪种类型,随着病情进展,都会逐渐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站立时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排尿困难、尿失禁、便秘、出汗异常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呼吸问题等,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从发病人群来看,多系统萎缩的发病高峰集中在 50-60 岁的中老年阶段,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约为 1.5:1。据统计,全球多系统萎缩的患病率约为 2-5 人 / 10 万,属于罕见疾病范畴,但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患者从出现症状到需要长期照护的时间通常仅为 3-10 年,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照护体系都带来较大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多系统萎缩的起病十分隐匿,早期症状往往较为轻微且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偶尔的头晕、轻微的动作迟缓或排尿不畅,容易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或与高血压、前列腺疾病、颈椎病等常见疾病混淆,导致多数患者在发病 1-2 年后才得以确诊,延误了早期干预和照护规划的时机。

关于多系统萎缩的病因,目前医学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但主流观点认为,其发病与 α- 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密切相关。α- 突触核蛋白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正常蛋白质,当它发生异常折叠和聚集时,会形成名为 “路易小体” 的异常结构,这些结构会在神经细胞内堆积,破坏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细胞逐渐死亡。而多系统萎缩患者的病变部位,恰好存在大量 α- 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此外,遗传因素可能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与多系统萎缩相关的基因变异,但这些基因变异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病毒感染等,也被认为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关,但目前缺乏明确证据支持。

多系统萎缩的诊断难度较大,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指标能直接确诊,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顺序、进展速度、伴随症状等,通过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自主神经功能等;同时,会安排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部分患者可在特定脑区发现特征性改变,如壳核萎缩、脑桥 “十字征” 等,这些表现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此外,还可能进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如体位性血压监测)、睡眠监测、血液检查等,以排除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脑血管病等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由于诊断复杂,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神经科医生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尽管多系统萎缩不会在短期内直接危及生命,但随着病情进展,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会逐渐加剧。在身体层面,患者会逐渐丧失自主活动能力,从走路不稳发展到需要借助拐杖、轮椅,最终可能完全卧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导致反复晕厥、排尿排便困难等,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骨折等并发症的风险;吞咽困难和呼吸问题还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心理层面,患者因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生活无法自理,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绝望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在家庭层面,患者需要长期专人照护,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对家庭关系也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睡眠不好,多是肝火旺”,建议... 前几天半夜刷朋友圈,发现老同学阿芳发了条动态:"凌晨三点第108次看天花板,我这是要成仙啊?"底下清...
揭秘减肥与抗衰老的关键:维生素... 你有没有发现,减肥和抗衰老似乎是永恒的话题?每次翻开手机,总能看到各种花式减肥方法和抗衰老秘籍。然而...
性欲下降,是因为不爱了吗? “最近和老伴亲近时总像‘砂纸摩擦’,疼得只想躲开”“以前很自然的事,现在却提不起兴趣,是不是感情淡了...
胃炎反复人消瘦?中医刘秋峰:辨...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秋峰。“明明吃得不少,体重却一直往下掉”“胃不舒服反反复复,人都瘦了一圈”…… 西...
狐大医 | 卧床保胎当心致命血...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产科 王新萍 编辑 | 刘家碧 在准妈妈们孕育新生命的过程...
【临床荟萃】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 临床笔记 这是一名男性患者,63岁,因“双侧小腿疼痛1个月,加重伴夜间难以入眠1周”来到医院就诊。 ...
热烈欢迎新同学 入校体检查结核... 新同学好!走进新校园,咱们先体检,各样项目里, 结核莫忘查! 一、新生为什么要做结核病筛查? 肺结核...
原创 运... ——写给被焦虑、分心和“脑雾”困住的我们 一、你是不是也有这些症状? 地铁里,手机一震动,心跳就加速...
狐大医 | “皮埋”避孕效果好...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生殖调节科 王慧 编辑 | 刘家碧 近年来,除了避孕药、安...
高剂量流感疫苗:中老年心血管患...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年纪大了,感冒就容易变成肺炎,甚至要住院?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最近的一...
新手爸妈别慌:如何科学预防宝宝...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食物过敏是许多新手爸妈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当家族中有人有过敏史时,这种担忧更...
12周运动与心理疗法,破解“心... 你听说过“心碎综合征”吗?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脏疾病。这个疾病,学名叫做...
搜狐健康大连麦·预告 | 头晕...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胡鑫 “三十多岁的人、七十多岁的血管”!我们常常认为...
原创 生... "妈!我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刚加完班的表姐瘫在沙发上。阿姨麻利地削了几根芦笋:"先嚼两根提提神。"...
脾胃好了,身体自然就棒了!脾胃...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旺盛则人体健康强壮,脾胃之气虚弱则百病滋生。 先天的体...
女性为何更易死于心血管疾病?终... 女性为何更易死于心血管疾病?终于懂了背后的真相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心脏病总是被认为“男人的病”,而...
11岁男孩因赶作业急出“碱中毒... 据央视新闻8月30日消息,开学在即,暑期“余额”不足,一些还没写完暑假作业的学生开始“加班加点”赶作...
刚刚出炉!2025香港小姐冠军... 刚刚(8月31日),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新鲜出炉!TVB年度选美盛事《2025香港小姐竞选决赛》在...
调理冠心病?10个常用中成药,...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核心病机为“心脉瘀阻、气血不足、痰浊痹阻”等,治疗以“活血化瘀、益...
原创 6... 我妈把鱼鳔当宝,我差点报警 昨天回家,发现我妈正对着一条草鱼“解剖”——鱼鳔被她小心翼翼装进保鲜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