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小伙,上班时突然动不了,最近海宁已确诊多例,须当心
创始人
2025-08-31 10:10:25
0

“以前想都不敢想,

30多岁的人会得脑梗,

可最近我们科已经收了五六个,

最小的才33岁!”

海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童玉翠主任的话

让不少人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脑梗早已不是

中老年人的“专属病”

它正悄悄盯上

熬夜、胡吃海喝的年轻人

最近

海宁市中心医院

接诊多起年轻病例

给不少有相似生活习惯的年轻人

敲响警钟

赶紧对照看看!

01

33岁小伙

上班时突然动不了!

“不好!他胳膊抬不起来了!”近日,一位33岁的外地打工小伙小李(化名)正干活,突然左侧身子像“瘫了”一样,嘴角往一边歪,想喊人帮忙,嘴里却只能发出含糊的声音,眼睛也有点不对劲。旁边同事一看情况不对,没敢耽误,赶紧开车送他去海宁市中心医院,从发病到进医院,仅用了1小时

神经内科团队一接到小李,立刻拉响“急救警报”:急诊CT排除脑出血,完善相关检验后,神经内科医生给患者进行静脉溶栓,试着把堵住血管的血栓化掉;评估后又紧急安排取栓手术,把血管里的血栓“掏”了出来。没想到第二天就有惊喜——患者意识清醒,之前动不了的左手左脚能自己抬起来了,说话也慢慢清楚了。

小李的CT ,红色圈住部分是脑梗的位置

可检查结果让医生有点意外:小李没有高血压、高血脂,家里也没人得过脑梗,咋就突然中招了?追问之下才知道,小李一个人在海宁打工,平时香烟一根接一根,晚上不喝两瓶酒睡不着,凌晨一两点还总点烧烤、泡面当夜宵,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作息乱得一塌糊涂

“这些习惯看着‘平常’,其实都是脑梗的‘隐形炸弹’!”童主任皱着眉说,年轻人总觉得“身体扛造”,可烟里的尼古丁、酒里的酒精,还有熬出来的黑眼圈、吃出来的油腻,都在悄悄损伤血管,等出事就晚了

02

36岁女子全家遭中风“缠上”

无独有偶,36岁的王女士(化名)也差点被脑梗“打倒”。王女士家里早就有“中风史”——父母、哥哥都曾中风过,可她没太当回事。直到某天在家,王女士想抬手拿杯子,胳膊却像灌了铅一样动不了,腿也迈不开,虽然脑子很清醒,可身体不听使唤,吓得她当场哭了。家人赶紧将王女士送去医院。

医生结合王女士的家族史,先给她做了溶栓治疗,稳住病情后转到康复科。一开始,王女士连坐都坐不住,康复师陪着她一点点练:先练抬手、屈膝,再练坐稳、起身,现在,王女士终于能自己坐起来了,肢体也越来越有力。

白色处是王女士脑梗的位置

“家里有人得过中风的,别掉以轻心!”童主任特别提醒,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得脑梗的风险比普通人高不少,一定要定期查身体,别等出事才后悔。

03

医生给年轻人的“防梗3招”

照着做少踩坑

看了这两个病例,是不是有点慌?别担心,童主任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了3条“接地气”的防梗建议,年轻人照着做就行:

01

第一招:吃对饭,别让血管“堵得慌”

别总想着“年轻就该吃爽点”!平时咸菜、腌肉少碰,高盐吃多了血管会“变硬”;炸鸡、肥肉也别贪嘴,油脂堆在血管里容易堵最要改的是“把饮料当水喝”的习惯——之前有位患者天天一杯奶茶,血糖飙升没发现,差点引发脑梗!平时多喝白开水,简单又安全。

02

第二招:改陋习,别让血管“受委屈”

抽烟喝酒的赶紧戒!烟里的尼古丁会“啃食”血管内皮,酒喝多了血压会“过山车”,时间长了血管肯定出问题。别再熬夜刷手机了,每天睡够7-8小时,让血管也“歇口气”;夜宵别总吃,尤其别吃撑,不然肠胃和代谢扛不住,血管也会跟着“遭罪”。

另外,动起来很重要!不用去健身房撸铁,选自己喜欢的:晚上绕小区快走半小时,周末去游泳、练瑜伽,每周3-5次,既能帮身体“刮油”,还能让血管更有弹性。

03

第三招:查身体,别等疼了才去看

很多年轻人觉得“我没病,不用体检”,可等到头晕、手脚麻再去医院,往往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建议每年查一次血压、血糖、血脂,心里有底才放心

要是查出高血压,先别慌着吃药:先试试少吃盐、多运动,坚持3-6个月,不少人的血压能降下来;要是还不行,再听医生的话吃药。重点提醒:年轻人高血压别瞎吃药,先查是不是嗜铬细胞瘤这些病引起的,治好原发病,有些血压能恢复正常;要是原发性高血压,就得按时吃药,别断顿。

家里有糖尿病、高血压遗传史的,更要勤体检,比如别人一年查一次,你半年查一次,早发现早预防,比啥都强。

童玉翠主任(右)门诊工作

04

关键提醒:出现这3个症状

立刻打120!

最后划重点:脑梗救命,就看“快不快”!要是身边人突然出现这三种情况——胳膊腿没劲抬不起来、说话含糊不清、脸往一边歪,别犹豫,马上打120,直接送能治卒中的医院。“每耽误一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坏死,抢时间就是抢命!”童主任的话,大家一定要记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睡眠不好,多是肝火旺”,建议... 前几天半夜刷朋友圈,发现老同学阿芳发了条动态:"凌晨三点第108次看天花板,我这是要成仙啊?"底下清...
揭秘减肥与抗衰老的关键:维生素... 你有没有发现,减肥和抗衰老似乎是永恒的话题?每次翻开手机,总能看到各种花式减肥方法和抗衰老秘籍。然而...
性欲下降,是因为不爱了吗? “最近和老伴亲近时总像‘砂纸摩擦’,疼得只想躲开”“以前很自然的事,现在却提不起兴趣,是不是感情淡了...
胃炎反复人消瘦?中医刘秋峰:辨...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秋峰。“明明吃得不少,体重却一直往下掉”“胃不舒服反反复复,人都瘦了一圈”…… 西...
狐大医 | 卧床保胎当心致命血...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产科 王新萍 编辑 | 刘家碧 在准妈妈们孕育新生命的过程...
【临床荟萃】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 临床笔记 这是一名男性患者,63岁,因“双侧小腿疼痛1个月,加重伴夜间难以入眠1周”来到医院就诊。 ...
热烈欢迎新同学 入校体检查结核... 新同学好!走进新校园,咱们先体检,各样项目里, 结核莫忘查! 一、新生为什么要做结核病筛查? 肺结核...
原创 运... ——写给被焦虑、分心和“脑雾”困住的我们 一、你是不是也有这些症状? 地铁里,手机一震动,心跳就加速...
狐大医 | “皮埋”避孕效果好...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生殖调节科 王慧 编辑 | 刘家碧 近年来,除了避孕药、安...
高剂量流感疫苗:中老年心血管患... 你是不是也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年纪大了,感冒就容易变成肺炎,甚至要住院?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最近的一...
新手爸妈别慌:如何科学预防宝宝...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食物过敏是许多新手爸妈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当家族中有人有过敏史时,这种担忧更...
12周运动与心理疗法,破解“心... 你听说过“心碎综合征”吗?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脏疾病。这个疾病,学名叫做...
搜狐健康大连麦·预告 | 头晕...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编辑 | 胡鑫 “三十多岁的人、七十多岁的血管”!我们常常认为...
原创 生... "妈!我累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刚加完班的表姐瘫在沙发上。阿姨麻利地削了几根芦笋:"先嚼两根提提神。"...
脾胃好了,身体自然就棒了!脾胃...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旺盛则人体健康强壮,脾胃之气虚弱则百病滋生。 先天的体...
女性为何更易死于心血管疾病?终... 女性为何更易死于心血管疾病?终于懂了背后的真相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心脏病总是被认为“男人的病”,而...
11岁男孩因赶作业急出“碱中毒... 据央视新闻8月30日消息,开学在即,暑期“余额”不足,一些还没写完暑假作业的学生开始“加班加点”赶作...
刚刚出炉!2025香港小姐冠军... 刚刚(8月31日),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新鲜出炉!TVB年度选美盛事《2025香港小姐竞选决赛》在...
调理冠心病?10个常用中成药,...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核心病机为“心脉瘀阻、气血不足、痰浊痹阻”等,治疗以“活血化瘀、益...
原创 6... 我妈把鱼鳔当宝,我差点报警 昨天回家,发现我妈正对着一条草鱼“解剖”——鱼鳔被她小心翼翼装进保鲜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