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看诊这些年里,发现很多硬皮病患者皮肤变硬、病情反复,其实与自行乱用药、滥用保健品有很大关系。
当然,感染、情绪波动或寒冷刺激等也会诱发或加重症状。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味在辅助治疗硬皮病方面常有妙用的中药——黄芪。
黄芪,是一味经典的补气中药,素有“补气之长”的美誉。在中医理论中,它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肌肤失养之证,对于硬皮病所致的皮肤硬化、畏寒乏力、关节僵痛等症状,有较好的辅助改善作用。
下面分享一个案例
女性患者,48岁,确诊“系统性硬皮病”5年。初始表现为双手遇冷变白变紫(雷诺现象),后逐渐出现手背、前臂皮肤增厚绷紧,光泽感减弱,捏起困难,伴有指端溃疡、关节疼痛,乏力明显。
曾使用免疫抑制剂,但皮肤紧绷感和乏力改善不明显,且食欲下降,故希望结合中医药调理,遂来就诊。
刻诊:患者神疲气短,面容呆板,缺乏表情。皮肤板硬,捏之不起,皮温偏低,双手指端可见陈旧性溃疡疤痕。伴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涩。
中医诊断为“皮痹”,辨证属脾肾阳虚、寒凝血瘀。
治以温阳散寒、益气活血、化瘀通痹。
药方如下:黄芪,党参,桂枝,附子(先煎),当归,丹参,鸡血藤,红花,茯苓,白术,甘草等。
坚持治疗6个月后复诊,患者自觉体力较前增强,畏寒减轻,皮肤弹性略有改善,紧绷感缓解,关节疼痛发作频率减少,食欲好转。继续原方加减调理,并嘱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保持情绪稳定,进行适度功能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硬皮病病机复杂,常寒热错杂、虚实并存,黄芪虽能益气推动血行,但需根据患者病情阶段灵活配伍。对于疾病活动期,热毒蕴结或阴虚内热表现突出者,则应调整治法,或配伍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之品。
中医药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坚持辨证论治,切忌自行套用所谓“验方”。同时,应积极配合现代医学的规范治疗与定期随访,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