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秋天进补,最该吃的不是草鱼鲫鱼!而是这3鱼,肉多刺少营养高!
入秋后,气温渐凉,空气湿度下降,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秋燥”。此时饮食需注重润燥滋补,而鱼类作为优质蛋白的来源,不仅脂肪含量低,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秋季进补的绝佳选择。相比常见的草鱼、鲫鱼,有3种鱼更适合秋季食用——它们肉质细嫩、刺少味鲜,且营养价值更高,堪称“秋季鱼中珍品”。
一、鲈鱼:补脑健脾的“秋补第一鱼”
营养价值
鲈鱼富含DHA(脑黄金)和EPA,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6%,且易被人体吸收,搭配丰富的维生素B族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增强免疫力。秋季鲈鱼肥美,肉质紧实无腥味,是进补的优选。
推荐做法:清蒸鲈鱼
材料:鲈鱼1条(约500克)、姜丝、葱丝、蒸鱼豉油、食用油、料酒、盐。
步骤:
处理鱼:鲈鱼去鳞、内脏,洗净后在鱼身两侧划斜刀,用料酒和盐涂抹鱼身,腌制10分钟。
蒸制:盘中铺姜丝,放上鲈鱼,鱼身上再撒姜丝,水开后入锅大火蒸8-10分钟(根据鱼大小调整)。
调味:倒掉盘中汁水,去掉姜丝,铺上葱丝,淋蒸鱼豉油,浇热油激发香味即可。
特点:原汁原味,肉质滑嫩,清淡鲜美。
二、鳜鱼:低脂高蛋白的“水中人参”
营养价值
鳜鱼(又称桂鱼)肉质细嫩如豆腐,刺少且粗,蛋白质含量比普通鱼类高15%,脂肪含量极低(仅0.4%),富含钙、钾、硒等微量元素。
推荐做法:松鼠鳜鱼(家庭简化版)
材料:鳜鱼1条、番茄酱、白糖、白醋、淀粉、松子、葱姜、料酒、盐。
步骤:
改刀:鳜鱼去头,沿脊骨片开鱼肉,剔除主刺,鱼身切花刀(深至鱼皮但不切断),用葱姜、料酒、盐腌制15分钟。
炸制:鱼肉拍淀粉,拎起鱼尾使花刀展开,入热油中炸至金黄定型,捞出摆盘。
调汁:锅中留底油,加番茄酱、白糖、白醋、少量水熬至浓稠,浇在鱼身上,撒松子即可。
特点:造型美观,酸甜酥脆,老少皆宜。
三、黑鱼:愈伤生肌的“鱼”
营养价值
黑鱼(又称乌鱼)蛋白质含量高达19.5克/100克,且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有“鱼中珍品”之称。黑鱼肉厚刺少,肉质紧实有弹性,秋季食用可滋阴润燥。
推荐做法:番茄黑鱼片汤
材料:黑鱼1条、番茄2个、蛋清、淀粉、葱姜、盐、白胡椒粉、香菜。
步骤:
处理鱼:黑鱼去骨切片,加盐、料酒、蛋清、淀粉抓匀腌制;鱼骨切段备用。
炒汤底:番茄去皮切块,锅中炒出汁,加鱼骨翻炒,倒入开水大火煮10分钟至汤色奶白,捞出鱼骨。
涮鱼片:汤中加盐、白胡椒粉调味,转小火,逐片放入鱼片,煮至变色后撒葱花、香菜即可。
特点:酸甜开胃,鱼片滑嫩,汤鲜味浓。
秋季吃鱼的3个注意事项
选鲜活鱼:鱼眼清澈、鱼鳃鲜红、鱼身有弹性为佳,避免食用死鱼或冷冻过久的鱼。
去腥关键:用葱姜、料酒腌制,或蒸制时放柠檬片,可有效去腥增香。
禁忌人群:过敏体质者慎食。
结语
入秋后,草鱼、鲫鱼虽常见,但鲈鱼、鳜鱼、黑鱼在营养和口感上更胜一筹。清蒸鲈鱼补脑健脾,松鼠鳜鱼酸甜开胃,番茄黑鱼汤滋阴润燥,3道菜简单易做,满足全家人的滋补需求。不妨趁着秋意正浓,为餐桌添上一道“鱼中珍品”,让美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