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看手机相册,发现了一张照片。
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回到了多年前那个大年初一的早晨,那是我到单位上班的第17个年头。
17年里,基本上每一年的大年三十或者初一,我都在医院病房度过。大部分患者都出院了,肿瘤科病房极其安静,这次科室的医护人员张罗着给过年不能回家的患者及家属送上一份饺子。
我们来到了李姐的病床边,送上了几份热气腾腾的饺子。
46岁的她患有晚期卵巢癌,化疗后头发稀疏,用碎花头巾包着。老母亲已有84岁高龄,白发苍苍,正佝偻着背,用勺子小心翼翼给她润嘴唇。
看到我端去饺子,一直愁容满面的她们都笑了。隔壁床的一位家属为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离婚的李姐没有孩子,多年来和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在确诊卵巢癌几年前的一次体检中,超声发现她盆腔右侧出现了一个包块,需要定期复查,但她没有引起重视。几年后她感觉明显腹胀,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卵巢相关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她之前的盆腔包块变化了,被确诊患上了卵巢癌,虽然予以了手术及化疗治疗,但因为病理类型不太理想,术后2年便出现了多处转移。反复治疗的副作用很大,母亲放心不下,总是要陪她一起住院。母亲虽然看上去耳聪目明,但是毕竟年过八旬,且患有多种慢性病,走路颤颤巍巍,仿佛一阵风可以吹倒。
一次晚间查房时,李姐伤感地说:“医生,我总感觉自己身体哪天会垮了。我真的想陪父母慢慢变老啊!自从生病以后,心态变了,感觉一些人会用有色眼镜看我,但哪个人能够保证自己一辈子顺顺利利不会生病?”
她给我聊起了一些往事。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工作繁忙,只好把不到一岁的她送给一位亲戚带养,直到上小学才接回家。而大她三岁的姐姐,被带在身边。多年以后,她还在对母亲当年的“不公正”的行为耿耿于怀。在旁边的母亲也只能听着女儿的怨言,默默地流泪。老人后来偷偷告诉我,当年因为没有亲自带养,心里非常歉疚,只好加倍补偿她,但她还是不开心,性格也不开朗,容易为一点点小事情激动不已。
窗外传来零零碎碎的鞭炮声音。李姐激动地对我说:“医生,谢谢你们的关心,我要配合治疗,明年就可以在家里安安心心地吃饺子了。”
“你的勇气和坚强让我们都深受感动。虽然现在的情况很艰难,无论未来怎么样,我们帮助你尽量度过每一个难关!饺子要冷了,先吃一个吧!”我说。她尝了一个还冒着热气的饺子,眼里闪烁着泪光……
韩启德院士曾在《医学的温度》一书中说:“医学的终极关怀,是让生命重获尊严。”我深以为然。特别是在肿瘤内科工作多年,面对像李姐一样的晚期癌症患者,我体会到医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治疗,更在于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
医生的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真心的笑脸,也许就能成为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因此,我会经常陪患者和家属聊聊天、听听他们曾经的往事。
一个个晚期肿瘤患者的故事也让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把疾病防控的知识送到大众身边。如果能在早期提醒他们进行筛查、早诊早治,也许结局就会截然不同。
几年前,我来到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是守护全民健康、实现“治未病”和提升社会健康水平的关键枢纽。从“治病救人”转向“关口前移”,这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责任。我不仅关注体检者的检查指标,更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对超重人群,我建议尽早干预,预防代谢病;对癌症高危人群,则建议进行精准筛查,早发现、早处理……我也经常撰写科普文章、拍摄视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语言,促进人们主动健康管理,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期盼人们都能健康顺遂、平安无忧,所有孩子在成长之初就有大人的悉心陪伴!
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 胡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