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的意思是 “暑热终止”,标志着暑热的 “实际终结”,天气开始由热转凉。
由于地理环境影响,岭南地区处暑后仍有湿热,真正凉爽可能要到白露节气(9月)甚至更晚。老话说立秋后“贴秋膘”,但在岭南湿热的环境下,不可盲目“贴秋膘”,而应继续祛湿+滋阴。
针对岭南秋后的气候特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李光耀推荐两款日常茶饮,兼顾祛湿、健脾、清热功效,更适合广东宝宝体质:
五指毛桃土茯苓茶
材料:五指毛桃30g(岭南特色药材,益气健脾)土茯苓20g(利湿解毒)炒薏米15g(健脾渗湿)赤小豆15g(利水消肿)陈皮3g(理气化湿)
做法:所有材料洗净,加水1.5升煮沸后转小火煲30分钟,滤渣代茶饮。
点评:健脾补气、祛湿除困,适合岭南潮湿天气导致的肢体沉重、食欲不振。
木棉花鸡蛋花茶
材料:干木棉花10g(岭南常见,清热利湿)鸡蛋花10g(清热祛暑)白扁豆10g(健脾化湿)茯苓10g(宁心利水)蜜枣2颗(调和口感)
做法:材料洗净,沸水冲泡焖20分钟或小火煮15分钟即可。
点评:清热解暑、健脾祛湿,适合夏季暑湿天气引起的口干烦闷、小便黄短。
李光耀特别提醒,岭南养生可顺应"就地取材"原则:选用本地药材(如五指毛桃、木棉花),侧重"祛湿不伤脾",避免过于寒凉,符合岭南人脾虚湿盛的体质,而体质虚寒者可加生姜两片调和。以上两款茶饮口感清淡甘润,适合长期饮用调理。
策划|龚丹枫 王倩
统筹|林清清
执行|郭子扬 李可欣
文字|王沫依 通讯员 白恬
海报|陈健怡 李可欣
视频|郭子扬 李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