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爱己心理
希望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所谓浪费时间,
其实是把时间还给时间本身。
就像童年时我总是不明白什么是kill the time,
我们为什么要杀死时间呢。
自信的孩子,未来更有竞争力
你有没有羡慕过那些在公众场合落落大方的孩子?他们敢于表达自己,不怯场,遇到困难也能积极面对。而有些孩子却总是畏畏缩缩,害怕犯错,甚至不敢和陌生人说话。
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 孩子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培养一个自信大方的孩子?
为什么有些孩子不够自信?
1. 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机会
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失败,于是事事代劳:
· “你别碰,妈妈来!”
· “这个太难了,你做不了。” 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逐渐失去尝试的勇气。
2. 过分严厉,让孩子害怕犯错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极高,一旦犯错就批评:
· “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 “你看别人家孩子多厉害!”
孩子会变得敏感、自卑,甚至为了避免犯错而不敢尝试新事物。
3. 忽视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如果家长总是敷衍或否定:
· “这有什么好怕的?”
· “别哭了,烦不烦?” 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慢慢变得沉默、退缩。
4. 缺乏社交锻炼
如果孩子长期待在家里,很少和同龄人互动,他们的社交能力就会较弱,面对陌生人时容易紧张。
自信的孩子,通常有这些特点
✅ 敢于表达自己:能清晰地说出需求,不害怕被拒绝。
✅ 不怕失败:愿意尝试新事物,即使失败也能调整心态。
✅ 情绪稳定:遇到挫折不会轻易崩溃,能自我调节。
✅ 社交自如:能主动交朋友,在集体中不怯场。
那么,如何培养这样的孩子呢?
如何培养自信大方的孩子?
✅ 1. 允许孩子犯错,不轻易否定
错误是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可以:
· 不说:“你怎么这么笨!”
· 改说:“没关系,我们看看怎么改进。”
· 举例:孩子打翻了牛奶,不要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而是“我们一起擦干净,下次端稳一点。”
当孩子知道犯错不会被骂,他们才会更勇敢地尝试。
✅ 2. 多鼓励,少比较
比较会摧毁自信,鼓励能激发潜力。
· 不说:“你看XX多厉害,你怎么不行?”
· 改说:“你比上次进步了,真棒!”
· 具体表扬:不说“你真聪明”,而是“你刚才很认真地在拼图,很有耐心!”
孩子从父母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正向反馈让他们更自信。
✅ 3. 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自信来源于“我能行”的体验。家长可以:
· 让孩子选择衣服、玩具、课外活动;
· 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比如:“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 即使他们的选择不够好,只要安全,就让他们体验结果。
自主权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决定很重要”,从而增强自信。
✅ 4. 培养社交能力,多接触外界
自信的孩子往往擅长与人交往。家长可以:
· 多带孩子去公园、聚会,和同龄人玩耍;
· 鼓励他们主动打招呼、表达需求;
· 示范如何与人沟通,比如:“你可以说‘你好,我叫XX,我们一起玩好吗?’”
社交经验越多,孩子越不怯场。
✅ 5. 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认为:“我不擅长这个,我永远做不好。”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认为:“我现在不会,但可以学习。”
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 当孩子说“我不会”时,回应:“我们可以试试,慢慢来。”
· 强调努力而非天赋:“你练了很多次,所以这次做得更好!”
这样的孩子不怕挑战,相信自己能进步。
✅ 6. 父母以身作则,展示自信的态度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家长总是焦虑、害怕失败,孩子也会受影响。
· 遇到困难时,可以和孩子分享:“妈妈也有点紧张,但我会尽力试试。”
· 展示如何面对失败:“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调整。”
自信的父母,更容易养出自信的孩子。
不同年龄段的自信培养重点
1. 0-3岁:安全感是自信的基础
· 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饿了、困了、害怕了);
· 多拥抱、微笑,让孩子感受到“我是被爱的”。
2. 3-6岁:鼓励探索,建立“我能行”的信念
· 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玩具;
· 多玩角色扮演游戏(如“小医生”“小老师”),增强表现力。
3. 6-12岁:培养抗挫力和社交能力
· 鼓励参加团队活动(运动、演讲、表演);
· 教他们面对失败:“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
4. 青春期:尊重独立,支持自我认同
· 多倾听,少说教;
·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你画画很有创意”“你逻辑思维很强”。
上一篇:早上,这个习惯得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