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今年中国医师节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这是中国医者初心的凝练,也是顺德医生坚守岗位的深情注脚。在这片“敢为人先”的土地上,顺德医生始终以仁心仁术守护万家灯火。无论是上门为老人量血压的“家庭医生”,还是临床一线争分夺秒的“生命战士”,或是倾听心灵困境的“精神灯塔”......他们都是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值此医师节之际,顺德区卫生健康局特别推出【守护者说】专栏,聚焦顺德医生的平凡身影,讲述他们与患者之间温暖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
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 麦思资
我和笑笑的相遇
用温暖融化她心里的冰
笑笑是一个来找我进行心理治疗的女孩,学习、人际关系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她疲惫不堪,甚至开始整夜失眠。看着笑笑持续的焦虑抑郁状态和人际关系问题,我知道她需要的不只是个体咨询,更需要人际互动中的那份理解与支持。
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团体心理治疗”,笑笑内心忍不住浮起抗拒:一群陌生人围坐在一起,彼此吐露内心深处的脆弱与困惑?这画面光想象就让我坐立难安,更别说参与其中。她的第一反应却是坚决摇头:“不,我不习惯在别人面前说这些事,我更愿意自己解决。”她内心担忧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会被轻视或议论。
团体心理治疗场景示意图
我没有急于灌输理论,而是从我办公室的多肉植物聊起:“你看这株玉露,它需要阳光,但直接暴晒会灼伤叶片——团体治疗就像一层透气的遮阳网,专业设置就是那层保护屏障。”
我向她展示了团体契约书:除了严格的保密条款,还有“不评判”“不打断”等基础规则,甚至包括“随时可以选择沉默”的权利。这种“结构化的安全感”,让她紧绷的肩线终于松弛一点。
我耐心地向她解释团体治疗并非简单的“聊天会”,而是一个有专业引导、有保密规则的安全空间。“想象一下,一群带着各自困惑的人,在专业设置下互相倾听、理解和支持,你会发现,你并不孤单。” 我试图用温暖而坚定的专业态度,一点点融化她心中的坚冰。
鼓励她突破自己
奇迹来自倾听与理解
终于,笑笑狠了狠心,决定去参加团体心理治疗。
可头一次去的时候,她刚签完到,就悄悄躲到了走廊尽头的消防栓旁边。我走过去,直直地看着她,眼神里全是肯定。看她紧绷的身子松快了点,我就压低声音跟她说:“给自己一次机会,试试突破一下,别想太多,跟着走就行。”
终于,笑笑鼓足了勇气,走进了我们科室的团体治疗室。最初几次,她像一个紧张的小鹿,几乎完全沉默,身体紧绷着,眼神躲闪。作为治疗师,我尊重她的节奏,没有急于推动,而是创造安全氛围,鼓励她先从倾听开始。
奇迹发生在倾听中。当笑笑听到有人描述工作压力下的窒息感,有人倾诉亲密关系中的挣扎,还有人袒露如影随形的无价值感时,她惊讶地发现:“原来大家心里都藏着这些……” 那份长久背负的孤独感,第一次有了松动的迹象。
在一次团体中,她终于鼓起勇气,声音微微颤抖地分享了自己长期失眠和莫名的疲惫。话音刚落,一位成员轻轻点头:“我太明白那种感觉了,就像陷在泥潭里,拼命挣扎却使不上力气。”那一刻,我看到笑笑的眼神亮了一下——那是被真正“看见”和理解的光芒。心理学上称为“普遍性”的疗愈力量,在她身上悄然显现。
团体治疗的“魔法”不仅仅在于诉说。当笑笑在安全的氛围中尝试表达那些积压已久的委屈和愤怒时,另一位成员真诚地回应:“听到你这样讲,我能感受到你承受了多少。” 这种被深刻理解和接纳的感觉,是她久违的温暖。
麦思资(中)主持院内医护人员巴林特小组
她的变化让我惊喜
点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更令人欣喜的变化是,当笑笑开始尝试用善意和理解去回应其他成员的痛苦时,一种新的力量感在她心中萌芽。她发现,自己简单的一句“我懂那种感觉”或分享一点自己的经历,竟能成为他人黑暗中的一点微光。
“原来我的话也能帮到别人?”她后来告诉我,这种“利他感”让她第一次清晰地感知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和价值。在团体这个安全的“人际演练场”里,笑笑在成员们如同多面镜子的反馈中,渐渐看清了自己。她发现自己习惯性地讨好他人,又在关系紧张时本能退缩——这些并非天生的“缺陷”,而是早年为了生存穿上的“盔甲”。
在治疗师的引导和成员的支持下,她开始尝试放下部分防御,以更真实的姿态互动。她惊讶地发现,世界并未因此崩塌。相反,她获得了宝贵的反馈,学习着建立更健康的人际边界。那个最初“数着时间盼结束”的笑笑,逐渐变成了最珍惜团体时光的人。治疗室里的椅子围成的圆圈,对她而言,已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心灵归属的象征。团体结束时,她心中涌动着强烈的不舍。这份不舍,源于在团体中被真正看见、被理解、被接纳的深刻体验,源于共同成长中建立的真诚联结。
随后的回访中,我发现笑笑的改变是显著的。她在不依靠助眠药的情况下,失眠状况也得到了缓解,脸上多了发自内心的笑容,那份曾经沉重的疲惫感已被一种积极的力量取代。更重要的是,她不再是那个惧怕社交的“社恐天花板”,在生活中也开始尝试主动一些、更真实地与人交往。
她告诉我:“医生,是您当初的坚持和团体的温暖,让我找到了那条走出黑暗的路。在这里,我不仅被治愈,还学会了点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笑笑起初的不想前来,源于对未知与暴露的天然恐惧;最终的不想离别,则是因为在彼此的生命真相中,找到了深切的归属与继续前行的勇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地方,在那里可以被真实地看见,也能被生命的火光照亮。
团体治疗是一场在群体联结中照亮自己内心、温暖前行的旅程。它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面对心灵的困境,我们不必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在一个安全、专业、彼此守护的空间里,分享脆弱也能获得力量,倾听他人亦是疗愈自己。当一群人真诚地坐在一起,共同面对内心的风雨时,你会发现,治愈的可能,就藏在彼此交汇的目光和话语中。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困在情绪的迷雾里,不妨告诉TA:“不用一个人扛着,有个地方,一群人正在等你一起点亮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