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明明身体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却饱受各种不适的困扰;或者某些慢性疾病反复发作,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反复查不出病,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这些很可能就是心身疾病在作祟。
心身疾病是一类心理因素在发病、发展、防治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疾病发展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模糊了心理与身体的界限,提醒我们健康问题需要整体看待。心身疾病不同于单纯的“心理问题”或“装病”,而是心理压力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真实地改变了身体功能状态。心身疾病并非“想象出来的病”,而是真实的生理功能紊乱。当心理压力持续存在时,他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复杂互动,实实在在地改变我们的身体功能状态,甚至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化。
心身疾病的躯体化症状非常丰富,常常累及以下系统,并出现相应症状:
一、心血管系统症状:是最令人担忧的表现之一。患者常常感到心悸、心慌、胸闷甚至胸痛,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濒死感,导致急诊就医。然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往往显示正常或仅有轻微异常。这类症状多见于焦虑症患者,当情绪紧张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产生类似心脏病的感受。不少焦虑症患者首诊是在心内科或急诊科,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心脏病后才转到心身医学科,这期间患者可能已经历了多次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二、消化系统症状:是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反复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症状常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有些患者长期被诊断为"慢性胃炎"或"肠易激综合征",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消化系统被称为"第二大脑",拥有独立的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与大脑通过"肠-脑轴"紧密相连。当心理压力持续存在时,肠道蠕动、消化液分泌都会受到影响,导致各种不适。更复杂的是,肠道菌群失衡(由压力引起)又会反过来影响大脑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三、呼吸系统症状:包括胸闷、气短、过度换气甚至呼吸性碱中毒。如搜索结果中提到的年轻女孩案例:因备考压力大而出现胸闷、头晕、手脚发麻,急诊检查未发现异常,最终诊断为焦虑引起的通气过度。对着塑料袋呼吸一阵后,症状明显减轻。这类症状的发生机制在于,焦虑时呼吸变得浅而快,导致二氧化碳过度排出,血液pH值升高,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出现手脚麻木、头晕等症状。
另外,还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影响皮肤系统,出现皮肤瘙痒、慢性荨麻疹、白癜风、湿疹等皮肤病变,甚至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功能紊乱等等
70岁的魏大爷经常感觉胸闷、心累、无精打采,尤其夜间时明显,走路缓慢,反复要求家人辗转各个综合医院诊治,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A等等检查都完善,未发现明显异常,经朋友介绍来我院治疗,患者进入病房后陈医生接诊后发现患者并不是单纯的心脏问题,经过综合分析及问诊,发现患者为心身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怕死”,内心恐惧、担心,尤其在夜间明显,进而影响睡眠,形成恶性循环,入院后给予“药物+物理+心理+运动”的综合疗法,半月后症状明显缓解。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心理压力如何"攻击"身体
心理压力通过多条生理途径影响身体功能,这些途径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张复杂的"心身网络"。当这张网络长期处于失衡状态时,就会导致各种心身症状的出现。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是心身疾病的核心机制。当我们感知到压力时,大脑的"警报中心"杏仁核被激活,触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反应,导致皮质醇等压力激素大量分泌。短期来看,这一机制有助于我们应对紧急情况;但长期压力会导致HPA轴功能失调,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皮质醇的"双刃剑"效应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短期内它能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但长期过量分泌反而会"打乱"免疫系统平衡——抑制部分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功能的同时,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因子正是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推手"。
二、自主神经系统失衡:是另一条重要途径。压力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消化功能抑制、肌肉紧张等变化。正常情况下,压力源消失后副交感神经系统会启动"放松反应",使身体恢复平衡。但在慢性压力下,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成为常态,而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不足,这种失衡状态会持续损害心血管、消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例如,长期交感兴奋可能导致原发性高血压,而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抑制则可能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征。
三、免疫系统功能改变:构成了心身疾病的第三条通路。前文提到的皮质醇和交感神经活动都会影响免疫功能。长期压力下,免疫系统可能出现两种看似矛盾的变化:一方面是某些免疫功能(如对抗病毒的天然免疫力)下降,使人更容易感染;另一方面是促炎状态持续存在,导致低度系统性炎症。这种炎症状态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等。研究还发现,长期焦虑的人体内炎症标志物水平往往较高,这可能是焦虑症患者更容易出现各种躯体症状的原因之一。
理解这些复杂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心身疾病不是"想象出来的病",而是心理压力通过实实在在的生理途径改变了身体功能。这种认识既能帮助患者正确看待自己的症状,也能指导医生采取更全面的治疗策略,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同时入手,打破心身恶性循环。
在心身医学的理念中,我们相信:心理因素和生理反应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心”和“身”就是阴和阳的关系,“心”中有“身”,“身”中有“心”,心理问题是躯体化症状的“内核”,躯体化症状是心理问题的“外延”。心身疾病的治疗重点是:找出“心”与“身”之间那根看不见的线索,把它一一理顺,逐步化解。
陈医生提醒大家:如果你是那个“跑遍医院都没结果”的人,如果你也在“好像没病,但真的不舒服”的痛苦里挣扎,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走进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寻求帮助。有时候,身体的语言,就是心在求救。让我们一起,从“心”开始,找回自己心身健康。
科室推介:
心身医学科成立于2020年9月,病房位于厚德楼四楼,采用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现有医护人员22人,医疗人员8人,护理人员14人,科室配备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脑电图,多导睡眠监测仪、生物反馈训练仪等设备设施。心身医学科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指导下,集临床医学、心理学与中医学理论于一体,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较为全面的诊断与评估,通过“药物+物理+心理+运动”综合治疗,实现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有机结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范围及疾病:
1.神经系统心身疾病:脑血管病后焦虑抑郁障碍、痴呆、帕金森病、头痛、头晕、癫痫、脑器质性情绪和精神障碍、运动障碍等。
2.睡眠障碍:顽固性失眠、药物依赖性失眠、不安腿综合征等。
3.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分离焦虑障碍等。
4.儿童青少年心身疾病: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及情绪障碍等。
5.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慢性躯体疼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病症等。
6.内科系统心身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心律失常等。
7.心身疾病所致的各种疑难杂症:慢性疲劳综合征、躯体疾病所致的情绪和精神障碍、新冠后遗症、皮肤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等。
联系电话:
专家团队:
张国鲁
张国鲁:副主任医师,科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张微微教授,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失眠症,各种类型痴呆,焦虑抑郁症,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癫痫,尤其对顽固性失眠,慢性躯体疼痛,躯体化障碍,烦乱不安,不安腿综合征等疑难杂症有独到见解。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科研成果5项。
专家门诊:神经内科门诊3/心身医学科门诊
坐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六全天
于法彦
于法彦: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人文学院心理学系兼职教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1984年8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曾任职于聊城市精神卫生中心(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现兼任山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心身医学分会委员,聊城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临床神经病学、心身疾病、常见精神疾病等。
专家门诊:神经内科门诊2
坐诊时间:周二上午
李鑫
李鑫: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多种原因所致眩晕、头痛、偏头痛等;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缺损(脑中风致痴呆、记忆力减退等);偏瘫、失语的早期神经康复治疗;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等所致的肢体麻木和疼痛等周围神经损伤症状;多种睡眠障碍及相关的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症等心理相关疾病。
专家门诊:神经内科门诊3/心身医学科门诊
坐诊时间:周三、周五全天
郑力强
郑力强: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擅长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癫痫、周围神经病、各种类型头痛、各种心身疾病、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焦虑、抑郁、失眠、功能性躯体不适)的诊治,对神经内科急危重症诊断和处理具有一定的经验。重点研究方向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及认知障碍。
专家门诊:神经内科门诊3/心身医学科门诊
坐诊时间:周四、周日全天
陈婷婷
陈婷婷: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泰山医学院,擅长神经内科各类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神经症、失眠症、周围神经病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心身疾病、神经衰弱、特别是伴有躯体疾病的焦虑抑郁障碍具有独到的诊治经验。
姬艳华
姬艳华: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参加工作,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神经内科及心身医学科常见疾病,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痴呆、睡眠障碍、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心身疾病等。
张典政
张典政:主治医师,本科学历,自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老年医学科、内科、心身医学科专业。擅长:内科常见病、功能性胃肠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脑血管疾病后焦虑抑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状态、癫痫等。对整合医学模式下心身疾病有独到见解。
李德明
李德明:主治医师,曾在北京天坛医院规范化培训,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功能性胃肠病等内科常见疾病。对心身医学专业常见疾病脑血管疾病后焦虑抑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谵妄状态、癫痫、心境情感障碍等有丰富诊疗经验和独到见解。
作者
心神医学科 陈婷婷
责任编辑
杭 冬
审 核
张国鲁任喜荣
(单击图片可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