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人多了我发现:层次越高人越冷淡,而层次低的人,往往自来熟
创始人
2025-08-02 16:09:15
0

“成功人士话少且冷淡,普通人才会话多自来熟。”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验。

面对一个业内前辈,又或是荣誉满身的人,往往跟他们说不了几句话,他们也很少主动开口。

但面对一个普通人,却能畅聊很久,对方也乐于跟我们唠嗑。

大家是否想过,这种现象其实可以反推,话少的人,成功率会更高。

“情绪表达上的不同,也是社会阶层的区别”

瑞士的心理学家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行为,是其内心世界的窗户。”

换句话说,心里如何想的,可能不会说出来,但我们的行为举止,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出卖”我们。

比如自来熟的普通人,他们可能因为自身能力不够出色,所以会希望通过交谈来表现自己,以此加深和对方的感情。

如此一来,他们可能会攀上关系,获得某些方面的便利。

而内心丰盈,实力出色的人,则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认可,甚至都不期待得到其他人的帮助,所以话不多,极少对别人敞开心扉。

这一点也符合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克的观点:“社会地位不仅决定了一个人拥有什么,更决定了他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社会金字塔的上层,个体价值感,其实更多是建立在自身成就上

社会认可,又或是别人的褒奖,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当这种人的成就越来越高时,他不需要向下兼容,而是不断有人来靠近他们

我们可以再拿摊贩来举例,面对顾客他们必须和颜悦色,报以热情。

如此才能让顾客选择自己,并将其发展为回头客。

这是因为身为普通人的我们还没有上层人抵御风浪的能力,必须获得他人的认可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此外,大脑思考的内容不同,也会导致人的行为不同。

像是马斯克这种世界富豪,他们的时间单位往往以秒记录,就像网络上流行的那种说法:“分分钟几百万上下。”

所以对于这种人而言,他们压根就没有跟别人闲聊的时间,即便是面对相同阶层的人,也是言简意赅,效率为先。

事实上,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社交互动,其实是在不断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资源

低层次的工作,往往是重复性比较高,甚至几乎没有动脑做决策的机会,这就导致意志力资源有剩余,可以多一些社交行为。

反之,高层次的工作人员,就不会有这种“悠闲”的状态

这一点也可以用实例来证明,比如打工者会觉得:“与别人闲聊的时候,往往会感觉上班时间过得很快。”

在心理学上,这叫“认知资源分配与社交能耗的关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情绪表达上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用脑程度,也能简单判断出一个人的社会处境

当然,这并不是在刻意贬低某种行事风格,而是强调因为处境不同,我们往往会选择更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

“提升自己,从管理情绪开始”

关于我们如何表达情绪,如何进行有价值的社交,心理学家唐纳德曾表述过一种观点:

“超越阶层的心理成熟标志,是能够根据情境需要,在既保持专业性的边界上,还能拥有人性的温暖。”

理解不同阶层的社交差异,从而领会面对不同人群,该展现出怎样的人性需求。

面对无意义的场合和社交,我们可以选择适度的保持距离,并利用独处的时间来增进个人能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避开无用社交”

但这并不是我们唯一的行事风格,在某些需要提供热情的场合,我们同样要以开放、外向的姿态,去和其他人一起合作。

说到这可能会有人觉得,社会阶层决定了社交方式。

毕竟阶级高的人,与人交谈会更有底气,选择方面就更灵活一些。

反观阶级低的人,则大多缺乏信心,再加上认知上的局限性,行为方式就很单调,甚至会出糗。

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锻炼自己,尽可能让自己达成“趋上心理”,也就是效仿阶级高的人,去选择为人处世的态度

无论是高阶层人士的冷淡,还是低阶层人群的热情,也都是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表现。

所以落实到个人身上,我们也会拥有不同的行事准则。

比如年轻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热闹,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扎,但随着年纪逐渐变大,心理也越发成熟,我们会慢慢开始喜欢独处。

因为独处的时候,我们能更大限度地满足自己。

此外,曾经需要通过和别人社交才能释怀的负面情绪,如今却可以通过自我安慰渡过难关

说到底,选择热情的社交,还是选择安静的独处,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讨的“矛盾性”话题。

哲学上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个人行为选择上也是如此。

任何一种行为都不能一概而论,优点和缺点都要看到,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将其彻底否定,更不能将其完全踢出选择名单

我们还要清楚一点:健康的心理需求,取决于理智分析当前处境,我们既要保持独立性,也要寻求关联性,这也会体现在具体的社交行为当中。

但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提到一种“真我型人格”。

有一种观点:那些能够超越阶层束缚,保持本真互动的人,才能被评价为真正活过。

说白了,就是“随心所欲”,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尽情获得心理所需。

只是这种情况很难实现,毕竟我们身处复杂的社会,总要进行各种利弊上的权衡。

只希望大家能保持一种欲望上的纯真,是冷淡,还是热情,尽量贴近个人的真实需求。

也希望大家能实现阶层上的跨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8月7日立秋,别忘了吃这3样,... 8月7日即将迎来立秋,这意味着秋季的到来,天气开始逐渐转凉。秋天是一个充满丰收和养生的季节,然而随着...
豆腐是肾衰的“催化剂”?医生:...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在他人目光里迷路,不如在自己的... 最近,朋友阿秋分享了一个让她生活状态焕然一新的感悟: 原来停止过度分析他人,自己的能量就能直线回升。...
原创 一... 家,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归宿。可这归宿是温暖的港湾,还是冷清的空壳,往往取决于男人做出的选择。 就像...
肝硬化的肝能软回来吗?肝病医生... 肝硬化作为慢性肝病的终末期病理改变,其核心特征表现为肝脏组织不可逆的结构重构,具体涵盖实质细胞坏死、...
市卫健委召开2025年全市精神...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精神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和水...
祁东县“世界肝炎日”活动贴心服...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8日讯(通讯员 何晓晓)“大爷,您好!这里是免费检测乙肝五项现场,还对...
8月7日立秋,有钱没钱,多吃这... 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立秋之后,秋老虎还是很凶猛,气候多变,此时除了要给身体及时补充水分,还要注意养...
自闭症做食物不耐受检测有用吗?... 家人们,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自闭症这个沉重却不容忽视的话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每 ...
原创 农... 老张蹲在自家院门口,端着碗腌菜拌饭扒拉得正香,突然筷子“啪嗒”掉地上——半边身子麻了!儿子慌得背他往...
探索心灵深处:从专业诊断到中医... 《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专业视角下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 首先,《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是一本深入探讨精...
儿童眼睛是铅污染“重灾区” |... 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提醒:...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久坐”已成为不少上班族的常态。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缺乏有效的伸展与...
终于揭晓!大西洋发现新物种,保... 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广阔的大海中,还有多少未被发现的神秘物种?今天要告诉你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科学家...
包茎导致炎症反复,包皮真该割了... “每次小便都像针扎,内裤总有黄色污渍,和妻子同房后她总说痒…” 35岁的张先生满脸痛苦地描述。检查结...
立秋将至,“少吃2瓜,多食3白... 立秋将至,天气由热转凉,饮食也要顺应季节变化。民间有“少吃2瓜,多食3白”的养生智慧,再结合日常调养...
别再忽视你的大脑,科学使用让它... 你知道吗?你的大脑每天都在进行超能力操作,但它也可能因为你的忽视而变成‘脆弱的玻璃人’。本文将探讨如...
颠覆认知:男性性生活时长与质量... 性生活的质量已被广泛看作是衡量亲密关系幸福感的关键指标之一。很多男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性生活时间长好还...
甲状腺疾病要注意什么?7个小建... 甲状腺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但是被很多人觉得它没有什么作用,即使患病对身体也没有危害,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接触人多了我发现:层次越高人越... “成功人士话少且冷淡,普通人才会话多自来熟。”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体验。 面对一个业内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