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里,空气仿佛也带着一丝干涩。一位中年女士紧抿着嘴唇,眼神焦虑地望向王德敏主任,双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干燥起皮的手背;旁边陪伴的家人欲言又止,气氛凝重。这样的场景,对于深耕风湿免疫领域数十年的王德敏主任而言,早已了然于心。她目光温和却洞察秋毫,一语道破关键:“情绪的风沙扬起,干燥综合征的旱情就容易加重。内心的焦虑与身体的干涸,常常是相互激荡的循环。”
干燥综合征,这个以口眼干燥为典型表现、常伴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展与波动并非孤立存在。它像一条敏感的河流,极易受到“情绪气候”的影响。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无形的压力、以及疾病本身带来的长期不适感(如持续的干涩刺痛、吞咽困难、反复疲劳),如同持续的高温蒸发,不断消耗着患者身心的“水分”。当焦虑、抑郁、烦躁这些“燥热之气”郁结于心时,会无形中干扰神经内分泌调节,加剧免疫紊乱,使得原本就匮乏的“津液”更难滋养全身,口干、眼干、皮肤干等症状便如影随形,甚至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乏力等全身性困扰。
王德敏主任基于数十年临床实践和深厚的中西医结合造诣,深刻体悟到:对于干燥综合征这类慢性疾病,单纯的“补水”(药物治疗)往往不够,更需要“疏浚心源”。她独创性地将“身心同治” 理念融入诊疗核心,视其为稳定病情的基石。她开出的,不仅仅是对症的药方,更是一剂剂“心泉处方”——旨在引导患者平息内心的焦灼,涵养精神的润泽。
这份独特的“处方”包含:
王德敏主任深知,情绪的“风沙”难以瞬间平息,身体的“旱情”也需要时间涵养。她的“心泉处方”,旨在帮助患者和家庭打破“身干-心焦”的恶性循环,逐步建立起内在的“调水系统”。当内心的焦虑得以疏解,精神的“土壤”恢复涵养能力,再配合精准的医学治疗,身体这条“生命之河”才有望恢复更平缓、更滋润的流动,为干燥综合征的长久稳定奠定坚实的心身基础。她坚信,滋养心灵,亦是治疗的关键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