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就猝死!医生提示:冠心病患者若常出现3个异常,立即就医
创始人
2025-07-28 15:10:25
0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以为只是老毛病犯了,没想到第二天人就走了。”这是一位家属在回顾一位冠心病患者突发猝死事件时的感叹。

事后回忆,他在倒下前曾频繁说“胸口闷”, 晚上起夜时摔了一跤,醒来后还一度呼吸急促,所有这些信号,其实都不该忽略。

人在面对疾病时,总以为“扛一扛就过去了”,但有些病,不会给人第二次机会。

尤其是冠心病,在表面看似稳定的阶段,也可能潜伏着致命的变化,它不是突然袭来的“闪电”,而是早有预兆, 只不过,很多人把警告当成了疲劳,把危险当成了感冒。

有种说法其实错得离谱。很多人觉得,只要吃了药、定期体检、平时不疼,就代表冠心病“控制住了”,这个理解其实把问题想简单了,冠心病的关键不是有没有症状,而是有没有进展。

病灶是否变大,斑块是否破裂,血管有没有新的狭窄区域, 这些变化很多是“静悄悄”的,如果等到有剧烈反应才重视,往往已经是“来不及”。

第一种是胸口反复痛, 不是刺痛,也不是短暂疼,而是一种压迫感、沉重感、发闷感,持续出现,且没有明显缓解。

有的人甚至觉得胸口像被什么东西“压着”,但又说不上是哪里痛,这种“模糊型不适”恰恰是最危险的。

冠心病本身就有“无症状型”的情况,出现这种不典型症状时, 心脏往往已经处于供血紧张状态,若此时正值高温、饮酒、情绪波动,极容易引发心肌梗死。

第二种是突然晕倒或者意识模糊,这并不是“普通晕厥”那么简单,心源性晕厥与普通低血糖、耳石症引起的不同,它的发生往往说明心脏节律出问题了。

心律一旦失控,供血就断断续续,大脑无法获得持续氧气,人可能在几秒钟内昏迷,如果此时周围无人察觉或施救,就会转化成“心源性猝死”。

尤其那些反复出现“差点晕”的人,不要以为只是低血压或贫血,有冠心病史的人任何一次意识异常都应高度重视。

第三种则是呼吸变得困难,有些人觉得像“透不过气”,或深呼吸时胸腔发紧。很多冠心病人在发病前一天都有这个感觉,只是容易被误认为是天气热、空气差或肺部感染。

心脏如果供血受阻,会影响肺循环,肺静脉回流压力增高,肺部间质水肿,造成气体交换不畅。

人在平躺时尤为明显,有些人甚至需要坐着睡觉,这种“端坐呼吸”不是小事,一旦发展为急性左心衰竭,可能数小时内窒息。

更令人忧虑的是,很多人把抗生素、胃药当“解药”, 胸痛了吃点胃药,恶心了就以为是消化不良,这些习惯性思维,正是猝死高发的温床。

冠心病从不是“老人病”, 如今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作息紊乱、压力大、熬夜加班,这些都在“推一把”。

有一种反常识的说法更值得思考:很多猝死的人,其实前一天都感觉状态不错,甚至还做了锻炼或正常上下班。

这并不代表身体没问题,而是“静默性病变”已经悄悄扩展,直到某一刻血管彻底堵住,一切为时已晚。

所以判断风险不能靠“自我感觉”, 而要靠警觉和检查,每个冠心病人,都应该定期做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血糖监测。

生活中不能只听身体有没有喊痛,还要看它有没有“发闷”、有没有“供不上气”、有没有“晕一晕”的前奏, 真正的风险,不是那一瞬间的心梗,而是你忽略的每一个“异常”。

就像水管积垢,一开始水照样能流,但一旦突然压力增大、管道震动,哪怕只是一次轻微爆裂,就可能毁掉整个系统。

冠状动脉的脆弱,不是看得见摸得着, 而是藏在你睡觉、走路、发呆的每个瞬间,它不声不响地酝酿,有朝一日以致命的形式爆发。

身体有时候很诚实,但人却习惯用“麻木”去应对,“累了一天,喘点气也正常”、“老人本来就晕得多”、“天热,胸口不舒服也不奇怪”,这些理由表面合情合理,实则是在替疾病掩盖脚步。

心脏从来不玩虚招,它只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人。问题是,有没有人把这些提醒当回事,老年人身边,往往是子女替他们决定要不要去医院。年轻人则容易用忙为借口,拖着不查。

与其等到猝死事件发生后去后悔,不如现在就记住: 每一次不明原因的胸闷、每一次突然晕眩、每一次呼吸沉重,都是身体在用尽最后的力量告诉你:它正在遭遇危险。

每天记录清晨心率和血压的波动范围,是否在稳定范围内,每次出现异常都做个标记。

如果发现最近连续几天心率波动较大,且配合着疲劳或气短,就说明血管状态开始不稳定,此时,哪怕还没有胸痛,也不应掉以轻心。数据虽然枯燥,却比直觉更诚实。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冠心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常维花.基于HAPA理论下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后衰弱病人心肺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全科护理,2024-06-15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婚姻像一艘在岁月长河中航行的船,中年男人常以为,以“忍让”为帆,便能顺风顺水驶向幸福彼岸。可现实却常...
脂肪肝不是胖人的专利!临汾这些... “体重不过百,怎么会得脂肪肝?” 在太原龙城中医医院(太原中医肝病医院)的检查室,这句话道出了不少临...
指甲总被啃?当心营养缺口! 指甲总被啃?当心营养缺口!8 月科学补对关键营养 后台常有家长留言:“孩子最近总爱啃指甲,指甲盖...
健康科普 | 卒中后的心灵感冒... 卒中后抑郁是疾病,不是意志薄弱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0%...
这些到底能不能吃,肺结节患者 查出肺结节,很多人会陷入饮食焦虑:“听说鸡蛋不能吃”?“海鲜是发物,绝对不能碰”“是不是只能吃素了”...
救护车岂能给徒步团让行 评论 近日,一条老年徒步团阻碍消防车、救护车通行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在一个景区的道路上,一辆...
从三维扫描到无菌种植:揭秘嘉兴... 成为嘉兴大学教学医院的曙光口腔医院,其技术实力成为合作的核心基石。院内配置的芬兰Planmeca C...
一位妈妈亲历儿子从抑郁休学到逆... 儿子确诊中度抑郁,已经一年多了。 当时我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刻,手抖得几乎握不住那张薄薄的纸。 我看着站...
最大真实世界数据:转移性透明细... 将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mccRCC)基因组图谱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仍面临挑战。深入了解mcc...
真皮医学研究院携手国际科研团队... 近日,在全球抗衰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的真皮医学研究院,宣布与国际顶尖科研团队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真皮抗...
6个减肥大实话,让体重嘎嘎下降 6个减肥大实话,让体重嘎嘎下降: 大实话1、饭吃八分饱,一周可以减重1-2斤 很多人习惯吃饱饭才停...
“饭后吃药”错了?这4种错误的... 在使用口服药物的时候,大多数人只记得“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多少量”,但对于服药的具体时间点,比如饭前、...
“头伏补到位、秋冬不受罪”,给... “头伏补一补,秋冬能打虎”,中医认为,头伏时节人体阳气最为旺盛,此时进行适当的饮食调养,有助于扶阳固...
原创 日... 20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那个时期的中国不仅贫弱,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而且对外势力...
果壳心理咨询分享大部分家庭的矛... 一只手表的故事 费斯汀格法则最经典的诠释案例——卡斯丁的手表,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个经典故事:卡斯丁...
内分泌科医生建议:三伏天是糖尿...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可能损害血... 这种看似健康的饮料,可能损害血管,还会让你发胖! 近几年,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很多年轻人喜欢喝功...
养女儿的智慧:这4句话让她既温... 大家好,我是梓宸爸爸~ “妈妈,为什么我越对别人好,他们越觉得我该这么做?“ 上周五接女儿放学时,她...
原创 卢... 最近,孕期健身成了许多准妈妈们热议的话题,而卢靖姗的一组照片则让这个讨论火速蹿红网络。她在社交媒体上...
盆底肌不行的男人,确实不给力 在健康与活力的领域里,盆底肌就像一座隐藏在身体深处的“活力宝库”,对男性而言,它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