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你科普一些被吹上天,却没什么用的食物,别再上当了。
01
蛋白粉:健康人根本不需要
有人瘦得皮包骨,于是,有商家说了,应该补充蛋白质。然后,蛋白粉就开始卖起来了。
实际上:
健康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满足的,正常饮食的健康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的。
02
葡萄籽:商家偷换概念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也被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也卖得火热。
实际上:
葡萄籽提取物抑制癌细胞的实验数据不少,但都是:“体外实验能够抑制癌细胞”,只能说明可以针对特定癌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葡萄籽提取物能够在体内抑制癌细胞。
03
有机食品:只是心理安慰
现在总有人推销各种贵的“绿色蔬菜”、“有机大米”,但“贵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实际上:
早前已有消费者协会对市面上的有机食品、绿色蔬菜等进行抽样检查,分别对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标进行检测,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依然超出国家标准……
04
高钙奶:并不比普通牛奶有用
高钙奶,其价格也比普通奶高出不少,所谓高钙奶只是在生产的时候人为地额外添加了一些钙。
实际上:
普通牛奶中的钙为乳酸钙,吸收率较高,而高钙奶中是人工添加的碳酸钙,吸收率较低。其实普通牛奶也就够了!
05
鱼油:吃鱼就够了
各大保健品专柜,鱼油永远是大花魁。真的那么好吗?
实际上:
既然鱼油来自于鱼,提纯鱼油并不稳定,那么吃鱼不是更直接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很低,这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是极好的。
06
海参:不比鸡蛋强
餐馆吹嘘海参说蛋白质含量老高老高,可是,贵得你心疼。
实际上:
海参的价值在于蛋白质,不过它的蛋白质含量虽然很高,但质量并不高,吃海参还不如一天吃两个鸡蛋。
鸡蛋才是最符合人体氨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鸡蛋是一个完美的蛋白质来源。
07
解酒药:并不能减轻醉酒危害
中国向来有劝酒习惯,于是,药店里各种解酒药卖得火热,还宣称可以千杯不醉。
实际上:
解酒药只是个噱头,只是个保健食品,它们的成分只是一些护肝的成分,并不能减轻醉酒的危害,解酒最根本的是适量饮酒。
08
酵素:一进嘴就失活了
酵素这两年火得不要不要的,不少商家纷纷声称这货能帮助排毒美容减肥,神一样的速度挤进了保健品排行榜。
实际上:
“酵素减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忽悠。“酵素”其实是日本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酶”。
但胃中的酸性很强,一般而言,酶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经受住考验,吃了等于白吃。
09
儿童酱油:有害无益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
实际上:
专家提醒,儿童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再用酱油来调味。
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
10
养胃饼干:还不如苏打饼干
随着养胃饼干的说法越来越流行,市场上与养胃有关的食品越来越多,真够贵的!
实际上:
所谓的“养胃饼干”,很难达到其宣传的养胃功效,而且,苏打饼干本身就是养胃的好帮手。
11
初产蛋:珍贵≠更营养
一些商家宣称初产蛋(即鸡开产一个月内的蛋)能促进大脑发育和增强体质,营养价值高,很多人不惜高价也要买来吃。
实际上:
“初产蛋”营养价值并不比其他普通鸡蛋高多少,初产蛋健脑的说法也不靠谱。
12
黑糖:只是长得黑
黑糖食品一直被宣称为天然健康食品,有美容养生作用,价格也要比红糖高。
实际上:
专家说,“其实黑糖也就是红糖,功效上和普通红糖无异”,在营养价值与食用功效上也相同。
13
黑枸杞:还不如吃茄子
黑枸杞一度被称作“软黄金”,据商家宣传具有万能功效。
实际上:
专家解释,黑枸杞只是比红枸杞的花青素含量高一些而已。
再次提醒:不必盲目相信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养生推荐”。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均衡营养,适当锻炼,就是最好的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