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9岁的赵女士发现双脚持续肿胀,起初没太在意,三个月后却因突发呼吸困难被诊断为急性心衰。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足部的变化有时是内脏健康发出的重要信号。如果发现以下三类足部异常,尤其伴随其他症状时,需提高警惕:
一、双脚水肿,还喘不上气?注意心脏问题
当心脏功能减弱,泵血效率下降,血液回流不畅就容易压迫血管,导致液体渗出堆积在下肢,形成按压会凹陷的水肿。如果水肿逐渐加重,同时出现晚上睡觉时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来呼吸,或者稍微活动就感到体力不支、气喘吁吁,这很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警示信号。此时,应尽量保持坐姿,双腿下垂,并尽快就医。
二、水肿加尿液变化,可能是肾脏在求救
肾脏如同身体的“滤网”,如果滤网受损(如肾小球损伤),重要的蛋白质就会漏到尿液中丢失。这会导致血液里蛋白减少(低蛋白血症),水分就容易从血管跑到组织里,引起水肿。这种水肿通常从眼睑开始,逐渐蔓延到双腿。同时,如果发现尿液泡沫明显增多且久久不散(提示蛋白尿),或者尿液颜色变深像浓茶(提示血尿),这些都是肾功能可能出现异常的征兆。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风险因素的人,建议每年做尿液和肾功能相关检查。
三、下肢连带肚子都肿了,警惕肝脏警报
肝脏负责制造一种重要的血液蛋白——白蛋白。如果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比如肝硬化),白蛋白产量锐减,血液里的蛋白浓度过低,水分就会大量渗入腹腔(形成腹水)和下肢,导致肚子和腿都明显肿胀起来。如果同时还观察到皮肤、眼白发黄(黄疸),或者皮肤上出现形似蜘蛛的红色小血管(蜘蛛痣),更需要高度怀疑肝脏疾病。慢性肝病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包括肝脏超声和肝癌相关血液标志物检查。
日常防护是关键
保护心、肝、肾,预防胜于治疗:
1.健康习惯是基础: 饮食上控制盐分(每日少于5克),限制饮酒;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坚决不吃霉变食物(含强致癌物黄曲霉素)。
2.重点人群要关注: 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务必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在目标范围内;体重超标者,努力减轻5%-10%的体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在年度体检中增加肝肾功能检查项目。
3.早发现早干预: 存在心衰风险的人,应遵医嘱定期检查心脏功能相关指标;肾病患者需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变化;肝病患者则要追踪血液中白蛋白等关键指标的水平。
肿瘤科提醒
心、肝、肾等脏器受损初期往往症状隐蔽,足部等部位的变化就像早期的预警雷达。 一旦发现文中提到的异常体征,尤其是几种症状同时出现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这可能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