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精神活动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社交和生活。
调查发现,我国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55%。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如果反复发作,则会导致:
及时、恰当、有效的干预可有效减轻疾病负担,改善症状及功能,有利于患者长期预后。
▲ 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的危害
精神分裂症从发病到治疗,经历的时间越短,患者康复的几率就越大。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发病初期是治疗的黄金关键期,早期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帮助,初次发病的患者有高达58%在治疗下能症状完全缓解,比慢性化患者提高许多。
而患者越早治疗、发病后未接受治疗的时间越短,愈后会越好,不但精神病症状缓解率较高、认知功能及整体功能恢复更好、生活品质也更高。
早期准确评估与精准诊断精神分裂症,是有效干预治疗的前提与关键。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严格标准,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标准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DSM‐IV及CCMD‐3诊断系统。在这些临床诊断标准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即建立临床观察和描述精神分裂症,通过全面的病史材料、精神状况检查、量表评估等指标。
因此诊断标准相对主观,且存在无法短时间内重复测量、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等弊端,无法为临床脑功能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检测结果。
- ERP安全、无创的诊疗新技术 -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是在脑电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手段,可作为脑功能评估的重要电生理指标。
ERP进入中国精神科已有20多年,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无损伤的诊疗新技术。
▲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视听觉脑机接口范式
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是认知功能损害,ERPs作为一个客观的电生理指标,对认知功能损害的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大量的文献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RP波幅和潜伏期发生显著变化。
P50: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易感性
感觉门控P50异常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预测和筛查具有一定的参考值。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有P50抑制缺陷,表现为P50比值增加。
P50比值是反映感觉门控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标。苏亮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50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反映本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存在感觉门控障碍,与国内外报道一致,其结果提示P50比值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中等诊断价值。
MMN:评估精神分裂症病程
哈佛医学院的Salisbury及麻省总医院的Margaret等人发现,MMN的波幅降低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进展相关。Shinozaki N等的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MMN的异常程度随着疾病发展而变得显著,提示MMN可能作为病情进展程度的特异生物学指标。
MMN幅度的降低可对精神分裂症起到预测作用,提前干预治疗,可预防疾病的发生。综合MMN研究,MMN波幅和潜伏期改变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筛查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P300:评估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及严重程度
多项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幅度显著低于正常人。P300是一种反映感觉、知觉、理解、记忆等认知活动的脑电生理指标,被认为可以用来反映大脑认知过程的功能状态。
大量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高级认知功能损害,抗精神病药物能够改善认知功能,P300波幅、潜伏期的变化与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具有明显一致性,说明P300可以作为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疾病预后的客观生物学指标。
润杰医用事件相关电位仪采用特异性较高的指标(P50、MMN、P300等),根据ERP指标判断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以及疾病进展,可为精神科、心理科、心身科、精神康复科等临床科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鉴定、评估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等提供客观量化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润杰医疗医用事件相关电位 可配置P300(P3b)、MMN、P50等指标
精神分裂症可导致反复的精神病发作。精神分裂症发病初期是治疗的黄金关键期,早期准确评估与诊断精神分裂症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与关键。
ERPs检测安全、无创,很适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可为临床精分患者的鉴定、评估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疗效评估、治疗指导提供客观量化的神经电生理指标。从而辅助临床医生更精准地开展诊疗,更合理地优化医疗资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