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是指影响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的癌症,包括肾癌、前列腺癌和尿路上皮癌等。其中,肾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显示,2022年我国肾癌新发病例约为7.37万例,死亡病例约为2.4万例。哪些因素导致了肾癌发病增加?面对呈增长趋势的肾癌,如今有何方法可以更好的狙击肿瘤?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
(图)
夫妻双双患肾癌,吃剩菜、使用塑料容器加热或成诱因
有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间,肾癌以平均每年6%左右的速度增长。为何肾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行政主任郭宏骞教授看来,遗传、吸烟、饮酒、药物使用不当等都会加剧肾癌的风险。对于老年人群来说,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可能会对肾癌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工作强度大、压力过高、熬夜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更为明显。
郭宏骞教授分享,不久前临床上就曾经接诊过一对夫妻同时患肾癌的罕见案例。“我们发现这对夫妻都有长期食用剩菜剩饭、使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的习惯。”专家坦言,虽然目前并无明确证据证明这些习惯与肾癌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疾病的发生。
靶免联合,为晚期肾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
肾癌总体预后较好,患者五年生存率约65%,显著高于恶性肿瘤平均水平。专家介绍,在南京鼓楼医院,约80%-85%的早期患者可接受肾部分切除术,绝大部分患者得以保留肾功能。
然而对于晚期肾癌患者,治疗则面临更大挑战。泌尿外科刘光香教授特别提醒,当患者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血尿等症状时,往往提示病情已进展至晚期,可能伴随肺、骨甚至脑转移。
刘光香教授表示,晚期肾癌的治疗核心是系统治疗,目前,近年来,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已成为全球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
记者了解到,2025年4月2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阿昔替尼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中高危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作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的靶免联合方案,填补国内领域空白的同时有力推动了中国晚期肾癌治疗与国际标准接轨。
据介绍,靶免联合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方案已经纳入医保,对患者而言实际的支付负担已经大大降低。刘光香教授表示,这也意味着晚期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靶免联合治疗后,还有机会进行“减瘤手术”,即减轻肿瘤负荷,更加好控制病情。而一些局部晚期并伴有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情况的患者如今通过系统治疗,也可以缩小瘤栓,后期在泌尿外科采用微创方式便可完成手术治疗。
@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一次泌尿系统B超筛查
如何将预防肾癌的关口前移?“早诊早治”始终是专家们口中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这也是因为肾癌大都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有血尿、腰痛、腹部包块等症状再求医时多半已经是中晚期,令人惋惜。
郭宏骞教授指出,B超是当前经济高效的筛查手段。常规年度泌尿系超声检查,可使绝大多数患者实现早期发现。他建议,普通人群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应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泌尿系统B超检查。
早干预不仅显著提升治愈率,更为患者保留肾功能创造可能。郭宏骞教授提到,曾有一位患者在2005年前后接受的肾癌手术,到现在已将近20年,至今仍在复查、健康状态良好。“早期患者接受肾部分切除术的比例可达80%以上。”郭宏骞解释,保留肾功能对患者长期生存至关重要。一方面降低肿瘤复发后的治疗难度,另一方面可减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风险,整体改善生存质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