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吃饭,却总有的人能够吃出花样来!不仅如此,还能够轻轻松松的稳定血糖、血脂和血压,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其实,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吃饭有这4个小动作的人,通常情况下,血糖、血脂、血压都不高!
1、饭前吃点水果、喝点牛奶: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件事,饭前喝点水果、喝点牛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稳定血糖、血脂、血压。在《营养素》上所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正常吃饭或者是吃饭时吃低GI水果的人,饭前30分钟适量吃低GI水果,对血糖控制更有利。
这里指的低GI水果味桃子、樱桃、梨、柚子、橙子、橘子、草莓、蓝莓等等,该类水果在饭前吃,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胃排空的时间,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最终起到使血糖缓慢上升的目的。
还有睡前喝牛奶,可以增强饱腹感,从而减少正餐时高热量的摄入,是个很好的选择。
2、吃主食时加点“粗”:
这里指的当然是粗粮,比如在大米中加入杂豆类,或者是在面食中,加入粗粮面粉(荞麦粉、全麦粉、小米粉、玉米粉)等等,粗细粮的结合,既有助于增强主食的口感,形成营养互补的模式,还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并且,这种做法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还能控制餐后血糖。特别是粗粮中的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还对控血脂和控血压都有益处。
如果是不习惯吃粗粮的人,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粗细粮比例为1:3即可。
3、用薯类代替部分主食:
如土豆、芋头、山药、红薯、白薯、紫薯等等,均能代替部分主食,同时它们还是非常优质的主食,有助于为机体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磷、钾、镁等等,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人群十分有益。
在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提到了,成年人每日薯类摄入量为50~100g。不建议大家过量摄入,尤其是容易消化不良、腹胀的人群,若薯类摄入过多,可能会出现胀气等不适,所以控制量也很重要。